第三章 斷淩碎霧第二十三節 瓦如龜(第3/4頁)



“不對,三哥,你弄塊木頭下來。”魯一棄從撫摸那木頭的手感上覺出這不是一般的木頭。

幸虧是鐵匠打制的鏟子堅固,在獨眼一陣大力的敲擊下,那木頭迸濺了幾個火星後,掉了一塊下來。

一小塊木頭放在魯一棄的手中,魯一棄一眼就看出這木頭其實是木石(木化石),他曾經在洋學堂的自然課上見到過這樣的木石標本。

“三哥,能挖開些嗎?”不愛提問的魯一棄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其實是客氣,而對獨眼來說,其實是命令。

挖開泥土其實比探挖泥層要容易得多,獨眼甩開膀子,也就一袋煙工夫,挖出了桌面大小一塊木石面。

下面不是整塊的木石面,而是由尺五見方的六角木石塊拼搭而成。雖然周圍的山泥土沒有繼續挖開,但是單從這木石塊的拼搭規律來看,這樣的木石搭接面是往整個“甲背”延伸過去的。

“龜背?”這是魯一棄的第一反應,這六角的形狀和鰲鼎局相很容易讓人產生這樣的聯想。

“瓦面!”獨眼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就否定了魯一棄的判斷。雖然木石的六角形狀有些奇怪,但是木石的鋪設規律獨眼知道,他學的是魯家“鋪石”一工的技法,所以瓦面的鋪設方式他幾乎沒有不懂的,更何況這六角木石的鋪設又是很正宗的魯家技法。

“瓦面?!”女人聽到了獨眼的話,她有些激動也有些懷疑地重復了一下獨眼的話。

“是的,六角形木化石拼接的瓦面,你……”魯一棄從女人的語氣中聽出了苗頭,女人似乎知道些什麽,所以魯一棄的語氣是帶著期待的。

“瓦面都是在屋頂上面的,這裏的瓦面卻在地下,莫非是個古墓?”瞎子插了句話。

獨眼很堅決地說了聲“不是!”這方面他是專家。

“應該是屋頂。”女人說話的聲音有些飄飄的,就像進入了另一個狀態。

“你們瞧這裏的地形,如果要在峽谷中建房,就必須順應地形,特別是要建範圍面積極大的建築,更是無法拓展,只能順應兩邊山勢。但是為了防止山上滾石落木,應該在屋子周圍挖一條溝,這樣既可以保護房屋,也可以利於排水。”

“你是說,這‘甲背’是屋頂?“獨眼終於按奈不住好奇問了一句。

女人沒理會獨眼,繼續說道:“依形而建又限制了峽谷中的房屋能大不能高,因為峽口就是風口,在加上口子裏狹窄石壁小道的分割加速,稍微高點的建築都可以被吹毀。要麽為什麽這峽谷中沒一棵高大的點的樹木。”

“所以這屋子要麽極矮,要麽有一部分本來就建在地下。”魯一棄接了一句話。

女人聲音還是飄飄的,但從語氣中可以聽出些欣悅:“你真聰明,但是這和時間還有關系,也許剛建這屋子還不算矮,由於時間久遠,兩邊山上不斷有泥土滑下,漸漸將這屋子掩埋起來。”

“天長日久,掩埋的泥土分布基本是均衡的,所以,那保護房子的深溝雖然也不斷有泥土填入,但最終還是和周圍的地形有區別,留下了一圈不深的凹溝。”魯一棄又接了一句。

“當年的峽谷應該比現在深多了,那時這裏雖然是‘盤龍格’卻是個淩淵之龍。更不是‘鰲鼎格’,最多只是‘流槽格’,之所以現在成了‘龍盤鰲鼎’的局相,就是因為這裏人為構築將其改變了。當然,這人為的構築中還必須有非同一般的奇寶、至寶鎮住,局相才能夠改成。”女人這次沒對魯一棄的話表示什麽,只管自己往下說。

“風水學從唐宋往後,在北方獨成一派,與當時最富盛名的江西楊公(楊筠松)‘巒頭派’見解大相徑庭,‘巒頭派’是以‘形勢理論’為依憑,而此派卻是以‘形勢可依亦可變’為依憑。據說這一派的見解是受一些高超匠人的技藝所啟發,所以取名叫‘工勢派’。”魯一棄也不理會女人的說道,自顧自地講著。

“我知道你是什麽意思,可我也不知道我是什麽人的傳人,是那些看風水的,還是那些高超的匠人。我只是一個命苦的女人,在一個不該我呆的地方,遇到一個算到我後半輩子宿命的老人,跟他學了些東西,沒太大心境兒,就是想為自己的後半輩子做些事情。”女人說這話時,語氣不再飄忽,而是鎮定中稍帶些傲氣。

魯一棄知道,現在不是問女人來歷的好時候,應該將前面的話頭繼續下去,這樣才能將自己的所知和女人的所知結合起來,更多地對藏寶的暗構進行分析。

“如果這下面真的是藏至寶的暗構,為防風動寶氣散,那麽它的入口路徑應該是回旋曲折的,這樣才可以蘊風藏氣,屋門入口也應該是閉合掩蓋的,防止過堂風穿行,造成風流氣走。”魯一棄說到這裏時,不知道為什麽,心裏突然有一點莫名的慌亂,右眼皮也輕跳了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