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失憶症研究(第2/3頁)



煩悶,就送給我這只鳥,讓我養著玩。”

“周永貴――就是前天在碼頭卸貨的那個老板――昨天晚上死了,你知道嗎?”羅飛一邊說,一邊緊盯著對方的反應。

“知道。”蒙少暉聽到這個話題,變得愁眉不展,手也垂了下來,“好像這件事和我的到來也有關系?我真是很矛盾,我已經感覺到,我要尋找的答案,可能比我預想中的更加可怕!對了,羅警官,你有沒有什麽新的發現?”

羅飛把今天了解到的相關情況大致地說了一遍,不過僅是陳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沒有加入任何主觀性的推斷和猜測。

蒙少暉入神地聽著,時而驚懼,時而迷惑。末了,他恍然問道:“抱著嬰兒的女人,和我夢中的一樣。難道那會是我的母親?可即使如此,十八年過去了,她怎麽還會出現呢?除非……除非真的是……鬼魂?羅警官,你怎麽看?”

“在發現有根據的事實之前,任何臆測都是沒有意義的。”羅飛認真地說道,“現在我需要找個地方,一個人安靜地想一想。”

這個下午剩余的時間,羅飛把自己關在了小屋裏,一番毫無進展的冥思苦想之後,他感到有些勞累,於是便換了個工作:拿出那本《失憶症狀的形成與診治》翻閱起來。

書的內容分為幾大塊,有精神性失憶,主要講解病人因為精神上的疾病而導致的失憶現象;有生理性失憶,主要講解病人因為腦功能退化產生的失憶現象;有物理性失憶,主要講解病人腦部組織受到創傷損害後產生的失憶現象;有藥物性失憶,主要講解因為服用藥物而導致的失憶現象;等等。

書中留有大量的標記,其中最常見的便是下劃線。有些章節幾乎都被劃滿了,可見閱讀者當初用功之巨。頁縫中偶爾也會出現一些標注,從字體上看,正是出於薛大夫的手筆。

下劃線呈現出多種顏色和不同的粗細,可見是用不同的筆分多次劃出。有意思的是,相同特征的線條並不一定出現在相同或者相近的章節內,而是互相交叉混雜,看似毫無規

律可言。羅飛略一思索,明白了其中原因:這些下劃線並不是閱讀者在學習此書時標記上,而是他在使用此書時標記上的。比如對於一個待解決的病症,他需要用到的知識分散在各章節中,於是他便用某種特定的筆將相關內容標出,以便於翻閱查找。

對於這個發現,羅飛精神一振,他突然有了一個思路,並立刻試著實施起來。他一頁一頁地翻看著書中被下劃線標出的內容,不厭其煩,終於,他在其中找到了一段對自己有用的文字:“最普通最為常見的生理性失憶,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遺忘’。這種現象多發生於幼兒

和老人身上。對於幼兒來說,他的大腦尚未發育完全,本身便不具備良好的記憶功能。事實上,一個人五歲以前的經歷基本上不會在他成年後的大腦中留下任何痕跡。至於六至十歲的兒童,他們的記憶能力也是模糊和不穩定的。即使是當時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也有可能因為一些外界因素的幹擾而產生記憶丟失的現象。最常見的原因便是生活環境的改變。在兒童時期離開原先的生活環境,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後,兒童特有的好奇心會使得在新環境中發生的一切大量占據記憶空間,從而沖淡以前經歷在大腦皮層中留下的印象。”

是的,這就是羅飛在尋找的東西,而這只是其中的一段,他還需要更加全面的內容。

這段文字下的標注線是用中等粗細的黑色鋼筆劃出的波浪狀條紋。羅飛打起精神,在全書範圍內尋找具有相同標記的文字。很快,他又發現了以下幾段:

“記憶從本質上來說是某種生理化學反應在人的大腦皮層中留下了痕跡。因此只要大腦皮層接受到了刺激,記憶的出現和遺失也可能脫離事實的存在而發生。比如在受到強烈的心理暗示時,人們可能在記憶中留下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同樣,也又可能將一些原本

存有深刻印象的記憶丟失。掌握催眠技術的人甚至可以通過這種方法來控制一個思維正常者的日常行為。通常來說,意志薄弱的人更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響,尤其是心智發育尚未成熟的兒童。”

“對於失憶現象的產生還有另一種解釋。人的大腦皮層就好比一個個微小的存儲倉庫,相關的記憶如同貨物一般在這些倉庫中被有序安置。但有時新近發生的記憶會被錯誤地安置到已經存有‘貨物’的‘倉庫’中,如果這種情況發生,那麽原有的記憶便會消失。實際上,這種記憶沖突的現象時有發生,但新近發生的記憶在沖突中並非總是占有優勢。一些在大腦皮層中留下深刻印痕的古老記憶是很難被取代的,不過這樣的記憶單元是很少見的,通常只是一兩個場景式的片斷。如果與之相關聯的記憶消失了,那麽這些片斷往往就失去了邏輯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