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貓臉老太 第四十五章 歸家之路(第2/2頁)



星座又能說明什麽,兩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命運卻截然不同。

我們在原始森林裏生活十天,也許能體會到他這十年是怎麽過來的。

故事要回到十年前,從這個孩子失蹤時說起。

冬天,為了禦寒,他睡在山洞裏,從某些生活習性來看,他體態動作與熊十分相似,可能與熊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

迷失在大山裏之後,他吃的是螞蚱、青蛙、鳥和鳥蛋。他那麽害怕蛇,卻不得不吃蛇。他吃樹根的時候,是否會懷念家裏大鐵鍋燉的豆腐?

父親叫熊腮,這並不是真名,而是個外號。父親賣豆腐為生,性格憨厚,比較窩囊,村人們是這樣開玩笑的——用手掌猛地在熊腮的腦袋上擼一下,然後說道:瞅你那個熊腮。

父親熊腮騎著自行車賣豆腐,車後座綁著個木頭槽子,槽子裏的豆腐蓋著白布,周邊的每個村莊,每個清晨,都能聽到他的吆喝聲,他提高了嗓門,拖長了聲音喊:豆粉,賣豆粉。

有一天,他來到了一個地方,這裏的土地非常平坦,氣味也不同於他已經熟悉的叢林,這裏有些四四方方的大石頭,他隱約看到很多動物從石頭縫裏緩緩地的走進走出,身影綽約可見,那些動物和他有些相似,即讓他感到恐懼又使他覺得有一絲親切。事實上,他只敢攻擊比自己身體小的動物,他可以徒手捉住斑鳩和野鴿子,他在夜間捕食的時候,發現這裏的斑鳩和野鴿子非常溫順,個頭也要大一些。

鎮計生委暗中監視,終於將小蒙圈母子倆堵在了家裏,他們有禮貌的敲門,沒有回應。

村小學距離他家不遠,那是一排紅磚平房,校園裏豎著一杆紅旗。

小蒙圈失蹤時已是七歲,他曾經會說話,天性未泯,與人類社會有過短暫的接觸,保留著生命最初的印象,包括父母的愛。母親海燕敲擊窗戶的聲音,讓他從心底的深處喚醒了殘存的一絲記憶。時隔十年,父母把他帶回了家,最初,他還會偷村裏的雞,四肢爬行,像惡狗一樣猛得竄向空中,捉住雞鴨。父親熊腮只能把他關在家裏,讓他慢慢適應人類的生活。

小蒙圈非常怕黑,那時候,他家借了一筆錢,被人追債。債主每天晚上都來敲門,母親捂住他的嘴裝作家中無人。母子倆呆在黑暗中,大氣不敢喘,很怕債主會破門而入。在荒山野嶺生活的十年裏,他忘記了家,忘記了豆腐,卻記住了敲門的聲音,即使是啄木鳥敲擊樹幹的聲音,都能讓他產生恐懼。

當時,小蒙圈掉進了一個山坑裏,坑很深,地形復雜,遮蔽著藤蘿枝葉。這樣的山坑在大興安嶺很多,每一個都深不見底,所以,第二天,村人們上山尋找孩子,一無所獲。

他們失去了耐心,破門而入,熊腮攔住眾人,母親海燕帶著小蒙圈趁亂跑上了山。

夏天,他爬上樹躲避野豬和狼,從一棵樹攀到另一棵樹,像蕩秋千那樣拽著藤蘿跳過山谷,只為了避免被野獸吃掉。

我們不知道這個七歲的孩子用了多久爬出了山坑,一個星期,還是一個月?

這是他對人類生活殘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