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行為藝術 第十三章 分屍現場(第2/2頁)



女孩嚇得用床單蒙住頭,極力克制不讓自己發抖。

那個人站在床前看著她,手裏提著什麽東西。

女孩繼續裝睡,內心恐懼極了,那人一動不動盯著她看,過了一會兒,她感覺那個人轉過身走出了房間,還順手把門關上了。

第二天早晨,女孩發現床前地面有滴落的血跡,她自我安慰,心想可能是自己的經血,

然而,女孩心裏隱隱約約產生一個可怕的想法,那個人在夜裏悄悄走進她的房間,站在床前看著她,手裏提著的可能是一顆人頭!

畫龍問道:那你怎麽沒有報案?

女孩說:我房間又沒有丟東西,萬一是我的幻覺呢。

特案組召開案情分析會議,唯一的犯罪嫌疑人劉明被人殺害分屍,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應該找到與劉明喝酒的那個陌生男人,此人具有重大嫌疑,必須盡快搞清楚他的身份。那名男童身份不明,也是排查的主要方向。在地下室的過道裏,鄰居曾經看到過那個陌生男人和小孩子,根據描述,小孩子的年齡以及身上的衣著都和琥珀童屍相一致。對於陌生男人的相貌,目擊者已經記不清楚了,警方對嫌疑人進行畫像的條件不太成熟。

蘇眉說:那個陌生男人也許是個行為藝術家,殺人,制作成琥珀,想出名想瘋了。

黃副書記說:通過排查,我們知道了劉明使用的手機號,應該從中能發現點線索。

梁教授說:劉明變賣了自己的東西,那個收廢品老頭也必須要找到,那些東西可能有用。

畫龍說:我在想,小男孩究竟是被劉明掐死的,還是被那個人掐死的?

包斬說:犯罪動機不明,我和小眉的觀點一樣,傾向於認為,兇手殺死的劉明和小男孩。

黃副書記說:也可能是劉明掐死了男孩,兇手又殺死了他。

梁教授說:如果兇手是行為藝術家,幾天後,一年一屆的藝術節開幕,兇手肯定會出現。

包斬說:他應該還有新的作品。

黃副書記說:那我們就守株待兔,等著他。

特案組再次對劉明租住的地下室周邊住戶進行走訪,尋找更多的知情者和目擊者。

那個地下室住著一個送快遞的青年,過道裏堆放著折疊好的塑料泡沫袋,他向警方反映,有人偷走了一些泡沫袋,還把堆放的東西翻得亂七八糟。劉明平時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去天橋擺攤,出售自己的詩集,有時也賣小飾品,那輛自行車平時停在過道裏,現在也不見了。

畫龍說:兇手殺人分屍之後,怎麽帶走的屍塊,我們現在也搞清楚了。

蘇眉說:我本來以為,兇手會攔一輛黑車呢,沒想到,兇手也很窮,可能沒錢打車。

包斬說:兇手在過道裏找了幾個塑料泡沫袋,包裝好屍塊,然後用自行車運走了。

蘇眉說:這個可憐的詩人。

大家想象到這樣一個畫面:

他被懸掛在自行車後座的兩邊,左邊是手腳,右邊是軀幹,都裝在我們小時候常常捏的那種泡泡紙裏。兩袋詩人的肉離地半尺,繩子紮緊口系在一起,兇手靠邊騎車時,詩人的手還能一路觸摸到路邊的矮竹和三角梅。

他的頭吊在車把上,隔著泡沫紙看著前方。

路燈昏黃,自行車橫梁上坐著個死孩子,像是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