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名字——藤田組偽鈔事件 - 9 -(第3/3頁)

伊田凝視著照片喃喃道。

“這是騎縫章‘出納頭’的下半部分,您再看背面。”

伊田將照片翻轉過來。

“這面整個是淺褐色的。上面和下面都有大大的圓,圓內是‘貳’字,還有‘TWO YEN’的字樣分成兩行排列在‘貳’字的上下。票面中央是‘大日本帝國政府大藏卿’的朱印。哦,上面和下面的大圓四周裝飾著蜻蜓圖案,一、二、三……一共是六只蜻蜓。據說這蜻蜓的腳如果少一對,只有三對的話,就是偽鈔,對吧?”

“那只不過是世間一般的說法。事實上,蜻蜓的腳排列得很雜亂,根本看不清有幾對。如果用四百倍的放大鏡看的話,畫面又過大了,什麽也看不到了。”

“是啊,蜻蜓少一對腳之類的只不過是世間以訛傳訛不負責任的說辭而已。哦,這左上方藍色的……嗯,這是篆體字,看不太清,好像是‘錄’吧,只印著‘錄頭’兩個字。”

“那是騎縫章‘記錄頭’的下半部分。”

“這麽看的話,無論是正面還是背面,這圖案還有底紋都非常精致呢。”

“菊花紋章、‘金貳圓’、鳳凰和龍這些圖案是手工雕刻的,其余那些極其復雜的底紋全都是機器雕出來的。這就是明治政府委托德國東福瑙曼印刷公司印制的日本紙幣,俗稱‘日耳曼紙幣’。”

伊田將照片拿給神岡,神岡接過來湊近仔細地觀看起來。

“確實制作非常精致,對於之前只見過印制粗陋的藩幣、太政幣以及大藏省兌換券的普通百姓來說,也難怪要驚得瞪大眼睛了。這套紙幣從最高面值的一百元到最低面值的拾錢一共是九種面值,中間的貳圓半改成了貳圓。”

“明治政府推出這套新紙幣,是‘廢藩置縣’(2)之後,全國開始走向統一的緣故。”

“是的,國幣推出後將全國各藩隨意印制的藩幣統統兌換回收了,一方面加強中央集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範出現偽造,所以才設計制作了如此精致的圖案和底紋,照理說,這樣精致的紙幣再也偽造不出來了啊。”

“是呀,這麽精致的紙幣偽造起來真的很難啊。”

“政府為防範偽鈔真的費盡心思了呢。之前的藩幣就有很多偽造的,大藏省兌換券則隨著貨幣價值升高,不光是國內,連國際偽造集團也在暗中紛紛蠢動,就是因為紋樣過於簡單了。而這套‘日耳曼紙幣’的紋樣簡直復雜到了眼花繚亂的地步,就是防止再有人仿造。還不只這些,政府還讓東福瑙曼公司在每一枚紙幣上印上編碼,正面的‘明治通寶’幾個朱紅色的字是紙幣運送回日本後,大藏省印鈔局請來一批書法精湛的能人一枚一枚當場手工書寫的。當然這只限於一開始那陣子,後來實在無法持續,才改為雕成銅版文字印上去。”

“什麽,一開始是手寫的?!紙幣的數量那麽龐大,那寫起來不得要命啊!”

“是要命,但這樣做都是為了防範偽造,是看到外國紙幣上都印有銀行行長的簽名,跟外國學的。還有騎縫章‘出納頭’、背面的‘大日本帝國政府大藏卿’的朱印以及騎縫章‘記錄頭’,這些一開始也都是由工人手工蓋上去的。”

“這麽麻煩怎麽跟得上實際需要啊?”

“從明治十年第三批紙幣由日本在國內印制開始,之後的票面上‘明治通寶’以及兩個騎縫章都改為雕刻成銅版後直接印上去,前者是一個叫武川希賢的雕刻師雕刻的,後者是聘請了一個叫金德爾的英國人雕刻的。不僅這樣,從那時開始,明治政府還從德國東福瑙曼公司那裏拿到了銅版印版,大藏省印鈔局開始自己印制了。”

“從德國那裏弄回銅版自己印制,是不是意味著整套印刷機械也都是從德國弄進來的?”

“印刷機械是在那之前兩年(明治七年)就向東福瑙曼公司訂購的,並且在大藏省印鈔局安裝調試完畢,完成了所有準備工作。當時的紙幣頭,就是後來擔任大藏省印鈔局局長的得能良介是個很了不起的人,他認為日本的紙幣在外國印制有損國威,所以一直堅持要在日本國內印制,當然這必須拿到德國雕刻的銅版印版才能做到。得能良介在鹿兒島出生,與大久保利通、西鄉從道等人關系非常密切。”

“什麽,得能也是薩摩藩閥的?”

伊田平太郎眼中露出一股可怕的兇光。


(1) 回向:佛教指將自己所修功德施向別處,或為死者祈冥福。

(2) 廢藩置縣:日本明治政府於明治四年(1871)七月實行變革,廢除了全國各藩,統一為府縣,史稱“廢藩置縣”,此舉結束了長期以來的封建割據局面,真正建立起了中央集權統治,為此後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