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汗藥的華美評《夢魘》

普璞

《夢魘》的作者汐辰翎我認識,是個生於20世紀90年代長相甜美的小女孩。當你了解到這點之後可能就會對這篇文章感到非常地吃驚:這陰暗的題材,老練的文法真的是出自於一個十九歲女孩之手?她為什麽要這麽寫?難道她不該去寫一些青春故事嗎?不管是浪漫的還是殘酷的,為什麽要選擇寫謀殺故事呢?

我想答案可能是因為她的內心很酷吧。

並不是說寫變態的故事就證明作者很變態,否則第一個應該被抓進精神病醫院的人肯定是伊藤潤二,接下來是一連串我所欣賞的推理作家名單,桐野夏生肯定身在其中,希區柯克和斯蒂芬·金至少該拘留個幾天,而《電鋸驚魂》的那幫導演除了數錢之外,也需要考慮怎樣逃脫豎鋸的道德制裁。而幸好現實不是這樣,汐辰翎依然可以好好地讀著大學,寫著她喜歡的推理小說,就如你也挺喜歡看一樣。我覺得世界如此才美妙起來。

現在我們把話題拉回到這篇小說,它所講述的故事不復雜,篇幅也很短,但我想你會感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東西。照例要拿它來比喻個東西的話,我認為應該是蒙汗藥。王朔出過一本雜文評論集,叫《美人贈我蒙汗藥》,我認為用來評論這篇作品是恰到好處。一個年輕女孩把謀殺用頹廢和委靡的語調描繪成極盡渲染力的故事,並不是為了述說案情,只是想把你帶入一種黑色的氛圍裏,讓你感受到人性的黑暗面和世事無常的因果報應。

如果你真的感受到了,那這篇文章就成功了。

也許有的讀者會有疑問:我是來看詭計的,為什麽壓根就沒見到它的影子,你還能說它成功了嗎?

我也想就此談一下我的看法,首先我並不想糾正這樣的想法,因為讀者有自己的喜好並選擇性地閱讀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我個人並不認為每一篇推理小說都應該有一個令人叫絕的詭計——有固然是好的——但這並不應該是評價推理小說的唯一標準。

我隨口就能說出很多的名作沒有詭計,但依然非常好看。比如《大誘拐》、《異常》、《永遠是孩子》還有乙一的短篇集《平面狗》之類的作品,你真的應該試試這些非詭計流。

“詭計流”毋庸置疑是推理小說裏惹人喜愛的分支,但除此以外的作品也讓推理這個類型更加精彩和充實。

對於“美人”,喜歡或者不喜歡有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都會有一個共識:

美,應該是千姿百態的存在。

普璞 第三屆新浪文學比賽推理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