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惡意與骰子的證明評《預知》

Kenshin

“上帝是不擲骰子的。”

如果只能用一句話來評論王稼駿的這篇作品,我會毫不猶豫地引用愛因斯坦的這句至理名言來評價《預知》給我們帶來的理論世界。當然,只有真正看過這篇小說的人才能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以及困惑地推測小說結局帶給我們的答案。

王稼駿這次為我們帶來的是一則關於預知者的故事,事實上在此之前已有人創作過類似的小說,最為膾炙人口的,應該是《赤朽葉家的傳說》與《預知夢》了。

相信在看了《西格蒙德的伊底》後,讀者都應該為王稼駿先生高超的小說技巧與富有哲學的思想內涵所震驚。雖然這部作品只是王稼駿先生尋求不同推理小說創作模式的一種嘗試,但結果證明這次嘗試是成功的開始。如果沒有《西格蒙德的伊底》,我想也不會有今天我們看到的《預知》。

與《西格蒙德的伊底》相同,《預知》首先以第一人稱的人物描述吸引讀者注意故事所營造的背景氛圍,而後在不知不覺中運用交叉敘事的方式打亂讀者閱讀時的思緒以分解字裏行間所形成的邏輯,其中夾雜著難以理解的“平行宇宙”、“希爾伯特空間”、“量子理論”等多種與物理、數學、天文學相關的固有名詞解釋。而這一切形成了王稼駿的作品特征:讀者混亂的邏輯與思緒直到最後也無法恢復常態。

剝離這些意義深刻的核心元素後,故事的脈絡實際上非常清晰:十年前失蹤在琺珴河上的漁夫;一年前河邊的謀殺案和消失的兇手;如今在河邊再次發生的不可能的犯罪;主人公莫名的顧慮;學校的詭異傳言;事件見證者的離奇自殺……這一系列不可思議的事件讓這條琺珴河成為謀殺的中心。雖然作品在詭計的設置上,並沒有顯得多麽不同尋常。但是解答卻讓人難以理解,若是不知曉“量子物理”與“平行宇宙”的相關概念,我想可能對作者所設定的詭計說明毫無知覺,甚至對結尾的解釋也會一知半解。若是讀者直到現在仍然無法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不如先考慮一下我在開頭所引用的那句名言。

經過兩年的洗禮,王稼駿對於小說語言的運用又有了不同的理解。以往樸實連貫的風格並沒有在《預知》上有著突出的演繹,取而代之的是圓滑幽默風趣的表現形式。這是值得慶賀的事情,倒不是想說如此的表達能夠有多大成就,而是作者意識到寫作方式和風格的不斷改變能為自己的成長起到多麽關鍵的作用。

無論是敘事方式還是小說結構,《預知》的作者設置了無數圈套。給人難以名狀的期待的感覺,這種感覺如同藍山帶給我們的迷人芬芳,在作者的敘述中不斷迷失本能的思考方向。當絲滑觸感接觸牙齒的瞬間,苦澀、甘甜與辛酸交織成美妙的音符,順著舌尖滑落,待有所回味時,小說已然接近尾聲。

kenshin 資深推理評論家、圖書制作人,曾任多本雜志主策劃與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