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2/2頁)

奎因生性靦腆,面對新聞報紙的贊譽,他是第一個對這種溢美之詞嗤之以鼻的人——雖然埃勒裏堅稱,多年來老人一直偷偷保存了這份剪報。或許不得不提的是,盡管想象力豐富的記者不遺余力地將其塑造成傳奇人物,但我更願以人性的角度來評價理查德·奎因——他的許多職業成就很大程度上依靠他兒子的機智,這一事實無論如何強調也不為過。

還有件鮮為人知的事。他們職業生涯的一些紀念品由朋友滿懷敬意地保存著:他們曾在西八十七街居住過的單身小公寓,如今已是半私人博物館,裏面陳列了他們戰果輝煌時期的珍品;瑟勞德為他們父子所作的傑出畫像掛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百萬富翁的美術館內;理查德的珍貴鼻煙盒是他在拍賣會上淘到的佛羅倫薩古董,如今也被一位高雅的老太太珍藏,以紀念理查德為她洗脫誹謗之罪的恩情;埃勒裏收藏的關於犯罪方面的書籍也許是世上最全的,舉家去意大利時,他只能忍痛把它們留下;當然,不少尚未出版的文件還含有奎因父子

偵破的案件記錄,如今貯藏在警局档案室內,防止他人窺探。

但是,有些隱秘之事,比如這對父子之間的精神紐帶,只有為數不多的密友才知曉,而我有幸名列其中。這位老人也許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偵探科最著名的行政人員,他在公眾中的名望,恐怕會讓警務處長室裏的每位警察都黯然失色——請允許我再重復一次,這位老人的榮譽有相當大的部分與他兒子的天賦密不可分。

單就堅持不懈的精神而言,當案情發展從各個方面看都昭然若揭時,理查德·奎因是無可匹敵的偵查員。他對細節明察秋毫,洞若觀火;他博聞強記,無論多麽復雜的犯罪動機和策劃,都了然於心;遇到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時,能保持冷靜的頭腦。給他一百個毫不相關、雜亂無章的事實,他能立刻整理得井井有條。他就像條獵犬,能從一團極為錯綜復雜的蛛絲馬跡中嗅出真正的蹤跡。

不過,靈敏的直覺和豐富的想象力卻屬於小說家埃勒裏·奎因。他們兩位就像智力超群的孿生兄弟,單槍匹馬時一事無成,聯袂合作時則無所不能。理查德·奎因對這種使他成就斐然的紐帶毫無怨言——心胸稍狹窄之人或許會有不滿——反而煞費苦心地向朋友們一一道明。這位身材修長、滿頭銀發的老人曾令犯罪分子聞風喪膽,他的“坦白”帶著純真無邪,這或許只有父愛方能解釋吧——永遠以自己的兒子為傲。

還需說明的是,在奎因父子偵查的所有案件中,《羅馬帽子之謎》無疑是其中的巔峰之作,至於埃勒裏為何如此命名,隨後便會清楚。犯罪學的業余愛好者和喜歡思考的偵探文學讀者,將隨著故事的展開逐漸明白,為何埃勒裏認為蒙特·菲爾德謀殺案值得研究。犯罪學家通常能洞悉普通謀殺犯的動機和作案習慣,但菲爾德一案中的兇手卻難以捉摸。在此案中,奎因父子面對的是一個感覺敏銳、手段高超之人。實際上,正如理查德在結案時所言,此案策劃得近乎完美,已達人類智慧的極限。不過,像許多“完美犯罪”一樣,罪犯命中注定的小小疏忽給了奎因父子唯一的線索,加上埃勒裏敏銳的推理分析,最終導致了密謀者的毀滅。

J. J. McC. 於紐約 lk一九二九年三月一日


[1] 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英國著名小說家。

[2] 變位詞,指變換某個詞或短語的字母順序構成的新詞或短語。

[3] 巴納比·羅斯其實是曼弗雷德·李和弗雷德裏克·丹奈表兄弟二人除埃勒裏·奎因外的另一個共同寫作時使用的筆名。一九三二年起他們以此筆名發表了著名的悲劇系列。在真實身份被揭開後,兄弟二人表示,在他們的處女作《羅馬帽子之謎》中即隱藏了埃勒裏·奎因和巴納比·羅斯有關聯的線索。

[4] 均為虛構的偵探名字。後文中每一部分的引言也均為虛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