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案 森林腐屍(第3/5頁)

這對我來說,就是赤裸裸的挑釁,我當然不甘示弱:“蘇法醫,您是不是忘了點什麽?屍體在0.6~1.2m的時候,是不會存在嗜屍性昆蟲的,這也是其腐解緩慢的另一個原因。屍體只有在0.6m以內才會出現嗜屍性昆蟲,在0.3m的地方最適合嗜屍性昆蟲侵食與繁衍。”

第二章 抽絲剝繭

蟲子采集的工作刻不容緩,如果等到明天再進行,蟲子的汙染將會進一步擴散,昆蟲證據絕對失效,所以,我們最終決定今晚解剖屍體。

經我這麽一說,蘇媚突然沉默了下來,好像是在思考應對之策。

不過,我轉念一想,她是法醫學博士,我勝出的概率估計很小了。

我故意乘勝追擊道:“根據土埋月份和時間長短不同,屍體的狀況還有嗜屍性昆蟲的種類也有所區別。比如說,1月的時候將屍體埋在土壤0.3米深的距離,兩個半月之後,屍體處於中等腐解的狀態,組織仍舊存在,內臟的位置未變。此刻,屍體上存在少量的麗蠅科和麻蠅科幼蟲。怎麽樣?傻了吧?你可別告訴我,法醫昆蟲學不屬於法醫學。若是你非要這麽說,那麽我也沒辦法,只好認輸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蘇媚雖然知識精湛,無人能及,但畢竟術業有專攻,被我發現了破綻。

“不,我也是法醫昆蟲學高手,你還嫩著呢。”蘇媚絲毫沒有生氣。

“行了。”在我和蘇媚議論時,韓哥突然發話了,他好像不高興了。

“眼下案子迫在眉睫,多花點心思在案子上。蘇媚,你幫我寫檢驗報告。”

“是!”蘇媚沖我揮了揮手,臉上帶著得意之色,讓我活生生無語了。

采集蟲子的工作還要繼續,屍體的血液部分,以及嘴部、耳部和腹部等潮濕處的皮膚都有螞蟻出現。嗜屍性昆蟲的排布普遍集中在腹部、胸部、頸部、大腿左側小部分,還有所有開放性的部位。

土埋場所采集昆蟲標本與暴露屍體移開後的采集步驟相似。我需要采集土樣,以便隨後仔細檢查其中的昆蟲及昆蟲碎片,從土表直至屍體表面以及兩側的土壤,還有屍體移開後坑底的土壤,都要取樣過篩、細查。幼蟲、圍蛹、成蟲或它們的碎片均有可能被發現。遺骸表面若有昆蟲的話,應該予以采集、保存、飼養,但要小心從事,不能引起損傷。有些昆蟲由於不能夠穿透土壤,只能產卵於土表,待初孵幼蟲穿過土層抵達屍體。比如,腐蠅屬和日蠅科。

另外,有些成蟲穿過土層產卵於屍體上,比如唼蠟蟲科、隱翅甲科、蚤蠅科。寄生性的繭蜂科和細蜂科成蟲也可在50cm深處找到。麗蠅是暴露屍體上的主要成員,通過僅僅覆蓋2.5~10cm表土層中,腐蠅屬幼蟲占優勢。在較深處,可以發現蚤蠅科及隱翅甲科的存在。

我們來的時候,屍體已經被挖掘出來了,有很多關鍵性的證據都有可能被破壞。加上森林裏地形復雜,等我們到達現場的時候已經是一天後,屍體暴露在外界的時間在一天左右,很多嗜屍性昆蟲都有足夠的時間在屍體上產卵,汙染屍體。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必須要做好采集工作,如果明天再進行采集,其精確度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那麽,現在我只能祈禱,在土埋屍體的原始土壤裏面能夠找到昆蟲幼蟲。現在來說,在屍體周邊圍繞的成年昆蟲已經有很多不屬於屍體原生昆蟲,所以采集的意義並沒有多大了。

我在屍體埋葬的地方采集了大量土壤,裏面確實含有蟲卵,屍體上的各個部位的蛆蟲還是很有價值的,其次就是附近20m範圍內土壤裏的昆蟲蟲蛹。這次比較特別,由於屍體原始樣本因為不適當的挖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傷和汙染,所以,我還是要等待韓哥解剖過程中,再次采集昆蟲,體內的昆蟲在一天之內還是純凈的。所以,我早早就結束了我的工作,等待韓哥和蘇媚收工。

沒過多久,老高和陸燕也來與韓哥商討案情,蘇媚仍舊在觀察記錄。我還是第一次在案發現場看見女性工作者。她非常努力,優秀到了極點。有句話叫:“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要努力。”

我開始有點嫉妒這個女人了。我們裝裹屍體的時候已經接近黃昏,由於地處森林腹地,我們被相關人員提醒盡量在天黑之前離開。黑夜在森林裏總要比外界來得快,我們拖著沉重的步伐,聽著森林中充斥的各種鳴聲,踏上了歸程。因為采集蟲子的工作刻不容緩,如果等到明天再進行,蟲子的汙染將會進一步擴散,昆蟲證據絕對失效,所以,我們最終決定今晚解剖屍體。

由於是聯合破案,蘇媚以協助方式參與解剖屍檢。韓哥慣用一字形切口,將屍體的腹部劃開。劃開的一瞬間,屍體的體腔內湧出一股熱氣。盡管我們都戴有面罩,但那股腐爛氣息仍舊讓人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