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案 變異昆蟲(第6/8頁)

我對蟲子極其敏感,尤其是關於蟲類的樣貌特征,對我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放大鏡下的是急鉤亞麻蠅的幼蟲,按照現在的特征,屬於2齡幼蟲末期。

此時,我要詳細說明一下,急鉤亞麻蠅屬於雙翅目麻蠅科亞麻蠅屬。在25℃~34℃下,1、2齡幼蟲成長各需要1天,3齡幼蟲則是2~3天,前蛹期需要2~3天,蛹期可延長到9~10天。

現在,不難推測出死者的死亡時間應該在9~10天前。(人死亡之後,昆蟲並不會立馬在人身上產卵,吸引蟲子前來的是屍臭。而在此之前,屍冷才是一個人正式死亡的終極佐證。屍冷需要1天左右,也被稱為早期屍體現象。屍臭的引發時間在1~7天不等。)當然,根據現在的線索,還遠遠不夠證明。因此,我繼續觀察蛆蟲的變化。

隨後,我又開始仔細分析女性死者身上的蛆蟲。蟲子體長15mm,各節前緣棘環於第5腹節以前呈完整的環形。第2~7腹節的後緣棘環僅第7腹節完整,第7腹節的後緣棘環背面的棘刺大小形狀均相同。第8腹節背面中央光滑,全無微疣。後氣門間距約等於1氣門的橫徑,氣門環完整而細窄,中外兩氣門裂間的內突呈角形向內延伸,鈕孔偏大。

不過,根據這些我還無法確定。所以,我繼續觀察標本。

第四章 真正的死亡時間

我在腦海裏將綠蠅屬的各個蟲子的特征都過濾了一遍。突然,我的大腦靈光一閃,想起了絲光綠蠅,死者的真正死亡時間在3月24日~28日之間。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在女性屍體身上的標本裏意外發現了一個紅褐色的蛹,長6.9mm,寬2.8mm。蛹頭部的呼吸角細長,黑色棘刺發達,後表面基本無凹陷。我大概能夠確定這是麗蠅科裏面的一種,但仍然無法精準落實。就在我手足無措時,突然想起女性屍體周圍的土壤裏還采集了蟲卵,它身邊圍繞的成蠅也有樣本。

我興奮地打開了瓶子,卵呈乳白色,形似香蕉狀,長1.16mm,寬0.4mm,卵殼上具有六角形的紋飾。卵孔橢圓形,孔口周圍有一圈凸起的卵孔領片。這是綠蠅屬卵中的一類,可惜綠蠅屬共有23種,讓我感到特別頭疼。

在這個瓶子裏,還有兩類成蟲。其中一種前胸側板中央凹陷,並且裸露在外,後背中鬢5~6根,往前方逐漸短小。腹部第3背板無中緣鬢,第5腹板長,後端圓,內側刺較多,第6背板中斷。我確認是屬於急鉤亞麻蠅的體型特征,顯然後面一種成蠅只要確定,那麽絕對能推斷女性屍體上的蟲蛹和蟲卵屬性,看來距離成功不遠了。

而另一只成蟲體長6mm,額頭較寬,約為1眼寬的三分之一,間額為暗棕色,側額及側顏額略具銀色粉被,側額具細毛,頰面泛黑,並且有黑毛,後梗節(第3節)為梗節(第2節)長的3倍。

蟲子的名字呼之欲出,但還差點東西。倘若確定了另一個昆蟲的種類,自然可推測出蟲子的生長周期,也能確認死者的真正死亡時間。按照韓哥的說法,由於連綿小雨,加上屍體的腐爛程度,他只知道死者的死亡原因。但死亡時間才是破案的關鍵節點,因此,他才催我連夜做出論斷。

時間一點點過去,天色已經初曉,離交報告的時間只手可數。

我深吸一口氣,開始重新整理思路。人死亡後昆蟲建群前期(人死到昆蟲首次產卵的時間段)最先吸引的昆蟲是麗蠅科的綠蠅,屬於金蠅屬和麗蠅屬。不過,麗蠅屬比較耐寒,只有冬季才會出現。所以,最後一種昆蟲在綠蠅屬與麗蠅屬之間。

金蠅屬也基本可以排除,我在腦海裏將綠蠅屬的各個蟲子的特征都過濾了一遍。

突然,我的大腦靈光一閃,想起了絲光綠蠅,它的成蟲體型在5~10mm,卵的長度為1.1~1.22mm,寬是0.38~0.5mm,蛹呈紅褐色。屍體上檢查到了紅褐色的蛹,體長6mm的成蟲,還有一個乳白色的卵,長1.16mm,寬0.4mm。毋庸置疑,這是1齡幼蟲,完全符合所有條件,確實是絲光綠蠅的成長階段。

現場采集的蟲子確定了兩種,急鉤亞麻蠅成蟲和2齡幼蟲、絲光綠蠅的成蟲和3齡幼蟲,這兩種蟲至少經歷了一個世代。

因為急鉤亞麻蠅從產卵到發育成成蟲的時間,加起來需要15~18天。2齡幼蟲2天,也就是17到20天。昆蟲建群前期(人從死亡到第一批昆蟲侵襲的時間)1~7天,那麽死者的死亡時間在18~27天。

絲光綠蠅成長適宜溫度為26℃~31℃,相對濕度為75%。第1代從卵發育至成蠅需14天,其中三齡期約5天,蛹期約6天。成蠅產卵前期約7天,卵散產。第2代從卵發育至成蠅約需13天,其中3齡期約4天,蛹期約6天。也就是說,絲光麗蠅成長到第二世代的3齡幼蟲一共需要約22天(一代成蠅需要14天+產卵前期7天+二代1齡幼蟲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