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葉丘初中概況

——鄉土史研究者/片倉雄三郎(現居松井町)

雖然今天的青葉丘初中的教學樓,位於平地上;但是,因為該初中,原本坐落於本町西北部的青葉丘之上,所以,校名沿用至今。成立於明治時代①末期的青葉丘普通高等小學,在改稱國民學校②兩年後的昭和十八年(即一九四三年)六月,教學樓被大雨所造成的泥石流毀壞。由於在原址上很難重建,因此,學校就搬遷到了青葉丘的山腳下。

①明治吋代為公元1868年至1912年。

②國民學校指日本舊制初等普通教育機構。以國家主義教育為目的,於1941年對普通小學和高等小學進行改編。年限改為初小六年,高小兩年。1947年廢止。

現在的校址一帶在戰爭時期,曾經修建了防空洞,明治時代以前,據說這裏屬於附近忠恩寺的墓地。昭和二十二年(一九四七年),當“六三制①”實行之後,“青葉丘國民學校”更名為“青葉丘初中”(青葉丘小學在青葉站附近重新修建)。然而,八年後的昭和三十年(一九五五年),這裏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故。由於防空洞崩塌。三名在初中校園裏玩耍的學生,突然喪失了寶責的生命。

①六三制,指小學六年加初中三年的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日本於一九四七年開始實施該教育制度。

(中略)

在昭和三十年代中期,因為嬰兒潮①時期出生的孩子,都紛紛到達了上學年齡,入學人數有三百多名,達到歷史的最高點。但是,由於人口逐年減少,在校生數量也呈遞減趨勢,現在已經不足百人了。

①嬰兒潮,這裏指1947至1949年間,日本戰後出現的生育高峰。

教學樓是一棟二層木結構建築,有三間教室,每個年級有一個班。還特設有音樂教室、理科教室、手工教室等公用教室。另外,辦公室、值班室、後勤室、廣播室也都一應俱全。

(中略)

校門旁邊的那座二宮金次郎①的塑像,也是在教學樓搬遷時,一並搬過來的。那座塑像原本是銅制的,現在則變成了石制的了。因為銅像在戰爭時期,被迫捐給了國家,熔解後制成了炮彈,結果奪去了很多寶貴的生命。

①二宮金次郎,本名二宮醇德。出生於江戶末年,自幼勤奮好學,孝敬父母。長大之後,成為推動農業復興政策的農政家、思想家。日本各地的很多小學校,都特設有二宮金次郎的人物雕像。

思及這段歷史,不管是誰,都會油然產生一種復雜的感情。外表略微磨揋、而表情依然安詳的二宮金次郎,現在也正在一邊讀書,一邊思考吧……

——節選自《松井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