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級女侍應生1

人類的內在可能潛存著可稱之為“調查本能”的意志吧!只要展現些許事實片段讓某人知道,在其體內的這種本能就會馬上擡頭,亦即,他想知道的不只是一部分,而是詳盡完整的內幕。周刊雜志之類的刊物之所以喜歡揭露各種秘辛、緋聞,大概也由於此一本能吧?

當然,心理學家一定反對將此種“心的動向”稱為本能,在心理學上,此一名詞只限用於更狹義範圍。

但,我會對“N大使事件”發生興趣,並產生深入調查的動機,還是稱之為本能才更恰當。也許有人會把我的此種心理和我的職業連結在一起,他們認為,我是“中央日報”的評論委員,所以才企圖調查此事件。

確實,這也是理由之一,無可否認,我心中確有將內幕查明之後予以報道的念頭。至少,在報社任職已將近二十年,也能判斷此事件的新聞價值,所以若說毫無職業上的關心,那是謊言。

只不過,絕非只有這樣,若單為了這個原因,我可能在半途就放棄調查了,因為開始著手調查、掌握住大略輪廓時,我已知道這並非能在《中央日報》上報道之事件。所以接下來的努力,已完全不是以報道為目的,純然是想知道真相。

這種想“知道”的心理和想“調查清楚”的心情,難道不能稱為“調查本能”嗎?

1964年9月3日,我在評論委員室閱讀法文報紙《P·S》。《P·S》是在歐洲發行的報紙,兩、三年前曾和中央日報社合作提供新聞,因這關系,現在仍寄送報紙至外電報導部,但,外電報導部幾乎連看也未看,每當一整個星期的報紙寄達,工友拆封後,就予以裝訂。或許,未直接丟進垃圾筒已算還有良心了。

當然,這並非中央日報社的外電報導部職員怠惰,而是《P·S》報的性質在兩、三年前已改變,幾乎不可能自其中找出適合《中央日報》的報道內容了(這也是《中央日報》中斷和《P·S》報的合作關系之理由)。

目前的《P·S》報已中止探討政治、經濟、社會等新聞動向,全力挖掘社交界的緋聞或毫無實情的內幕消息、體育新聞以及預測賽馬中獎號碼等等,亦即,猶如日本的體育報紙加影劇雜志的綜合版。

我為何要閱讀這樣的《P·S》報呢?因為受到母校的中學校(目前已改為高等學校)其新聞社團委托發表演講。我打算講述“世界的報紙與日本的報紙”之題目,而從《P·S》報中摘取歐美報紙專有的社交欄實例。所以,把外電報導部裝訂成冊的《P·S》報帶回評論委員室。

但,裝訂成冊的最上面是8月20日的報紙,而其花邊專欄就是那篇報道。標題為“尼迪倫離婚了嗎”:——去年六月被解除P國駐日大使職務,目前在N海靜養的保羅·L·尼迪倫,謠傳已和貝蘿夫人離婚。預測此謠傳出自貝蘿夫人的家族,亦即,貝蘿夫人對尼迪倫被解除駐日大使的原因和日本“高級女侍應生”雙菜米子之緋聞猶有余怒……P國駐日大使和日本女性的緋聞?我是第一次知道有這種事。而且,報道中提到的英文HIGHHOSTESS,我也從未聽過、《P·S》報是法文報紙,但,只有此一名詞為英文,而且全部以大寫字母寫出,可見,那是一種專門用語,或具有特殊意義的名詞。

我立即翻遍所有裝訂的《P·S》報,找尋以前是否有報導該緋聞,但,徒勞無功。我手邊的裝訂冊是一九六四年八月份,不過,花了約一個半小時翻閱,卻未發現我要找的內容。而,中央日報社並無保存《P·S》報七月份以前的裝訂冊。

對於我的詢問,資料部的年輕職員回答:“我沒聽過有這樣的報紙……外電報導部沒有嗎?”

我又詢問外電報導部,工友的語氣像是怪我找麻煩。“那種報紙每隔一個月就要處理掉,主任這樣命令……”

我苦笑了,因為,這是理所當然之事。如果保存好幾個月的各種報紙裝訂冊,就算保鮮盒不斷擴大改建,也可能放不下。而《P·S》報又非很重要的報紙,值得拍攝成電子膠卷方式收藏。因此,會認為一個月前的《P·S》仍被保藏,未免太沒常識了。

但,如此一來,我卻更想知道究竟!

我想起自己以前跑外交部新聞時,當時的條約協定局課長目前已升任歐美局局長,就試著以電話和他聯絡。我認為,如果是歐美局局長,應能了解P國駐日大使的更替之間是否有何內幕!

但很不巧,歐美局局長正好出國考察。沒錯,約莫一星期前的報紙上,曾經刊出這項消息。

不得已,我找上外交部的記者俱樂部,接電話的是政治版部門所屬的高原記者。雖然從姓名上想不起對方相貌,但,對方卻認識我。對於我的問題,他表示馬上就去調查之後就掛斷電話。約莫十分鐘後,他來了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