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下藥!(第5/13頁)

祭牙吃的事不關己,吃的津津有味,周邊的環境卻像是降了十度一樣,儼然不像個夏日。

公孫子都面對祭仲的質問,只是淡淡的說:“祭相此言差矣。”

“哦?”祭仲說:“公孫閼,我往日裏還敬你是君子,沒想到你竟如此險惡!”

公孫子都說:“祭相明鑒,子都並非想要開脫什麽,而且再者說了,若是說‘行強迫之事’,恐怕也是您的侄兒先動手的。”

公孫子都簡直無賴,畢竟祭牙神志不清,還說是祭牙先動手的,不過祁律轉念一想,剛才進入花園的是時候,好像是這麽回事,祭牙看起來更主動一些,更迫不及待一些……

別說是祭仲聽到公孫子都的說辭腦袋裏混亂了,就是祁律,也覺得混亂的不得了。姬林一看這場面,怕是有一場大戰,公族卿族大戰便不說,這其中還夾雜著一些說不明理不清的事情。

姬林趕緊小聲說:“太傅,兩軍混戰,咱們不必趟這趟渾水,快隨寡人撤退。”

祁律一聽,無錯,天子言之有理,還是走為上策,於是兩個人也沒說話,悄無聲息的溜出了祭家,趕緊跑了。

天子在老鄭城落腳,之後還要在鄭國夏狩。最重要的是,還沒有卸去鄭伯寤生的卿士職位,鄭伯寤生因著自知理虧,卿士之位怕是不保,而且他自己的國內之事還沒理清楚,忙著安撫祭仲,所以這些日子安分了很多。

這日,虢公忌父等人正在安排夏狩的事情,姬林便聽到了一個消息,宋國先公去世了,新的宋公即將即位。

姬林的大父去世的時候,宋國的國君並沒有親自來給先王奔喪,原因無他,因著宋國的國君當時也重病,所以沒辦法給先王奔喪,而且自己國內的事情一籮筐,自然抽不出功夫來。

說起這個宋國,就不得不談談現在的天下行事了。

如今天下諸侯,鄭國獨大,鄭國強大到威脅周平王送自己的兒子到鄭國來做人質,王子到諸侯國來做質子,這是等級的崩潰,但凡有些血性的周天子都不會答應,周平王卻照做了,為什麽?不是周平王太窩囊,而是鄭國太強大。

在這個強大的陣營裏,還有另外兩個國家,一個是齊國,另外一個是魯國。

齊侯祿甫是堅定不移的姬林黨派,他想要扶持姬林上位,而鄭伯寤生則是想要扶持王子狐這個傀儡上位,但是這不代表鄭國與齊國交惡,正相反,鄭國和齊國的關系好得很,簡直“如膠似漆”。

為什麽呢?原因很簡單,遠交近攻,古來真理。鄭國在中心,齊國在東面沿海,春秋早期一百六十多個諸侯國,被鄭國和齊國夾在中間的國家沒有五十個,也有三十個。所以鄭國和齊國結盟,便是一張大網,控制著周天子三分之一的版圖。

身為東方第二大國的魯國,文明的發源地,此時也親近鄭國和齊國,三國強強聯手,那情勢不容小覷,因此鄭國、齊國、魯國,這三個強國在當時是一個集團體系。

而這第二個集團體系,便要提到剛剛死了國君的宋國了。

與鄭國、齊國、魯國這個集團體系對立的,則是以宋國為首的三個國家,分別為宋國、衛國和蔡國。

鄭、齊、魯三國,從內地到東面沿海,一路貫穿,而宋、衛、蔡三國就像是一把匕首,直接豎著插在他們中間,兩個集團體系縱橫交錯,尤其是鄭國和宋國,年年的打,打得你死我活,不可開交。

鄭國和宋國之間,沒有什麽明顯的天險,因此兩國打架特別的“方便”,今天你占我一個便宜,明天我就報復過去,宋國雖然打不過鄭國,但也不是個軟蛋,瘋狂的挑釁報復。

如今堪堪即位的宋國國君便是歷史上的宋殤公,子姓、宋氏,名與夷。宋公與夷的祖父去世的時候,把國君的位置留給了他爹,也就是歷史上的宋宣公,宋宣公死的時候,卻沒有把國君之位傳給與夷。傳說中宋宣公和他的弟弟那是兄友弟恭,互相扶持,宋宣公曾經對他的弟弟說,我對我兒子的愛,沒有對你多,而且你比我兒子要有才華,所以等我死後,決定傳位於你。

這下好了,宋國的國君之位,明明該落在與夷的頭上,卻直接打了一個水漂兒,飛到了他的叔叔頭上,叔叔即位,這便是歷史上的宋穆公。

當時一來與夷的才華的確不如宋穆公,二來與夷年紀也小,所以什麽都不如宋穆公,爭也爭不過,就安安心心的在國中做公子。

讓與夷沒想到的是,宋穆公,也就是剛剛死掉的宋國國君,病重之時把國中的大司馬叫到病榻之前,含淚囑托大司馬,我的兄長把國君之位傳給我,我不能忘本,因此我不願把國君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要把國君之位傳回與夷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