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陶器之鴉(第4/8頁)

剛閱讀完評語內容,電話鈴響了。

書記官接聽之後,將話筒遞給檢察官。“專案小組總部的野本刑事打來的。”

“野本嗎?是我!”

“早!”刑事厚重的聲音流入耳裏。

“影印內容接到了,謝謝。”

“那不算什麽。不過,有人要去找你,請你千萬別外出。”

“什麽樣的人?”

“姓梅原,梅原光一郎。他是水戶就職的《旅情》雜志之主編。真令我驚訝,真的!”

“究竟有什麽事?”

“梅原先生帶來了一件重要的消息。你知道嗎?水戶大助在十五日傍晚,曾在長野縣小諸市見到批評家真木英介呢!”

“真的?”檢察官吞咽一口氣。

“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但,有證據存在。水戶在小諸車站替真木拍照,照片梅原先生帶過去了。”

“但是,水戶去小諸的目的是什麽?他和真木英介有什麽關系?最重要的是,照片是水戶親自拍攝的嗎?”

“你這人也真性急!這些問題,我怎能一下說明得清楚呢?反正,梅原先生見到你,應該會詳細說明才對。”

“知道了,我會等他。”

“失蹤的真木英介和遇害的水戶大助,這兩起案件究竟有何關聯,目前尚未知,但,專案小組總部已經殺氣騰騰了,而且,事件似乎和烏鴉有關。”

“白色的烏鴉再加上盲目之鴉嗎?”

“不是的,還另有一只烏鴉出現哩!”

“什麽?”

“這回出現的是陶器之鴉!”

“陶器?這……”

“是由窯燒冶而成之物,像花瓶、碗、盤、杯之類的陶器。”

“我知道了。陶器之鴉嗎?這東西何在?”

“並不存在,卻是能見到。”

“不存在之物能夠見到?”

“正是這樣。反正,你見了梅原先生就知曉。”

電話至此結束了。一面擱回話筒,檢察官緊鎖眉頭。昨夜野本所說的話又奇妙地浮升腦海——那是不祥之鳥,聞嗅到死人的氣味就會聚集……

5

約莫一小時後,《旅情》的主編梅原光一郎走進檢察官的辦公室。他一推開門,立刻直接走到檢察官辦公桌前,行禮作揖,神情緊張地遞上名片說:“我是‘白夜書院’的梅原,請多指教。”

“辛苦你了,請坐。”

“謝謝。”梅原光一郎和檢察官面對面坐下,很感興趣地看了辦公室內一圈,說:“前首相及財經界的大人物,就是在這樣的辦公室內接受偵訊?”

“不,那種人是在另外房間。”

“哦?那是特別待遇了?”

“也不是這樣。是負責者不同!”檢察官苦笑。

東京地檢處有公訴、公眾安全、刑事等各部門,與財界或政壇有關的疑獄事件,由特別調查部門負責。搭正門前的電梯上了五樓,左邊有一道長長的走廊,走廊兩側就是特別調查部門的辦公室。

但是,要進入這些辦公室,必須先打開面向走廊的門,然後又見一道走廊,裏面才見辦公室,亦即是有雙重門戶間隔的區域,所以總是靜肅異常,聽不見一絲聲響。

剛剛梅原光一郎所說的“前首相及財經界的大人物”,可能是指洛克希德事件的牽連者吧!確實,那次事件中,動用了特別調查部門的所有辦公室,包括檢察官、副檢察官在內,總計三十人,書記官約為五十人,這些人竭力為地檢處的威信和名譽奮鬥著。

但,千草檢察官的辦公桌前,卻未坐過前首相!

“對了,”檢察官邊將煙點著,邊說。“聽說你提供了重要的消息給警方,不知……”

“是否重要,我就不知道了,不過,是有個意外的發現,覺得應該報警……”說著,他打開帶來的大型信封,拿出七、八張照片,挑出其中兩張,遞給檢察官。“其實是為了這兩張照片……”

“這是?”

“這是前些天死於不幸的敝社編輯水戶大助所拍攝的。在我們公司附近,有家名叫‘山野’的照相器材行,也兼管顯像、沖印,今天一早,店裏送來了照片,說是水戶送底片去沖洗,時間則是遇害的前一天,亦即十七日傍晚。”

“哦?”檢察官看著桌上的照片,兩張都拍攝同一人物,只是姿勢不同。

“這位就是失蹤的批評家真木英介。”

“嗯。”

照片上的人物,檢察官也有印象。濃眉寬額,常出現於報章雜志上。一張是自正面拍攝真木英介的全身照。真木面露微笑,看來似乎意識到鏡頭卻又有些不好意思,其背後似是公用電話亭,背景是有許多小窗戶的大廈,以及懸掛招牌的建築物。

“這是小諸車站前的風景。”梅原光一郎上身微向前傾。“左邊的狹長建築物是車站旁的‘商業飯店’。去年,我們的雜志曾刊登《走在北國街道上》的特輯,北國街道主要是指從信濃追至新潟縣的直江津,全長約一百四十公裏,我們是將其中主要城鎮的現況,和舊照片或浮世繪等所描繪的古代風俗或街景相比較,然後介紹予讀者。為了搜集資料,我也去了一趟小諸,當時就是住在‘商業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