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身願望

我曾經想過寫一個人變成書的故事。不過後來這個點子沒用在成人短篇裏,而是在少年讀物的一個故事裏稍微涉及了一下。至於魔術的“機關”,其實很簡單,把西方的大辭典,像大英百科全書、世紀百科,或是日本平凡社的百科事典也行,請專家將這些厚詞典一本本粘在一起,然後像龜甲一樣背在背上。之後人走進大書架,背朝外蜷縮起手腳躺下。從外面看,架子上就像並排著許多大辭典,實際上卻是一個人屏聲斂息躲在裏面。這個點子真的很荒唐,可是怪奇小說有時候就是從這類可笑的點子中找到靈感的。

以前我曾寫過“人椅”的故事。這篇作品也是,點子荒誕到極點,但就是從“如果人可以變成椅子一定很有意思”的想法開始天馬行空的想象的,添枝加葉,完成了《人間椅子》這樣的一篇小說,它在當時獲得了相當的好評。

人類並不滿足於原有的自己。想變成俊美的王子、騎士,或變成美麗的公主,這是人類最樸素的願望。因此,要說有俊男美女、英雄豪傑出場的通俗小說就是為了滿足這種願望而生的也不為過。

孩童的夢想更為自由奔放。很遺憾,現今的童話並非如此。以前的童話裏有許多人類被魔法師變成石像、怪物、鳥類等的情節。人類就是這樣,終日期盼能變成其他的東西。

如果人的身軀能縮小至一寸左右,一定很有趣,這樣的幻想自古就存在。像民間傳說中的“一寸法師”,就以縫衣針為配刀、拿碗當小舟。江戶時代的色情書刊裏面有一個“豆男”的故事。男子借助仙術縮小至一寸大小,因為不會被人發現便可以躲進美女的胸脯裏,或是神不知鬼不覺地鉆進浪蕩子弟的衣袖裏,見聞種種風流韻事。西方色情書刊的“跳蚤人”故事亦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其行為更加放肆不拘。既已變成跳蚤大小,便可以一寸寸走遍雄壯如大山脈般的人類肉體的每一個部位。

“真想變成木板,變成浴槽的木板,觸摸心上人的肌膚呀。”這是古希臘的戲謔詩,我想日本也有類似的詩歌。在某些情況下,人的確會渴望變成浴槽木板的。

變身願望的高尚表現,如化身為神佛,神明能化身成任何事物。神明化身為全身長滿爛瘡的乞丐,考驗人類的善心,對伸出援手的人授予無盡的福報;神明化身為鳥獸蟲魚。神明是人類理想的象征,所以這種變身、化身之術,想必正是人類最為渴望的理想,也是人類愛好“化身”的佐證之一。

回溯世界文學史,自古以來就有一類可稱之為“變形譚”的作品。我認為若從歷史的角度研究一定很有意思,但現在我還不具備這樣的智慧。至於近來的作品,在這一年之間,我讀到了兩部非常精彩的現代變形譚,一個是卡夫卡的《變形記》(Die Verwandlung),另一個是法國現代作家馬歇爾·埃梅[87]的《變貌記》(La Belle Image)。不過這兩部作品都不是以變身願望為主題,而是描寫了主人公被迫變身,從悲劇的角度闡釋了“變回自身”的迫切願望。

前一部作品眾所皆知,這裏我只簡單介紹一下後者。這部埃梅的作品非常新,一九五一年才由伽利瑪出版社(Ditions Gallimard)首次出版。我讀的是哈波出版社的英譯本。雖然它出版成單行本,但分量更接近中篇。

一個有妻室的中年商人某天突然變身成一個才二十幾歲的帥氣青年。當時他想領取證件,在政府辦事大廳的櫃台前遞上自己的照片,工作人員對他的外表提出質疑。

“你是不是錯拿了別人的照片?”“不,這是我的照片。”工作人員以為他是瘋子。照片上是一位五六十歲、頭發稀疏、皮膚松弛的中年男子,而眼前站的卻是位二十幾歲、朝氣蓬勃的帥氣青年。他不是在惡作劇,就是個瘋子。職員認為是後者,就把他轟了回去。男子一頭霧水,回家的路上,無意間看到自己投映在櫥窗上的面孔,大吃了一驚。他以為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看了一次又一次,但那的確是自己沒錯,不知何時自己竟變身成了一位自己完全陌生的帥氣青年。從“變身願望”來看,這個人應該喜出望外的,但他是一個有錢、有地位、有妻兒的普通人,反而高興不起來了,他只覺得不安極了。這要是孑然一身的虛無主義者或是有犯罪傾向的人物,一定會欣喜若狂,但一個腳踏實地的好公民是高興不起來的。他害怕回家,因為妻子絕對認不出自己。

男子無可奈何,先找了好友述說來龍去脈,但好友不相信。在這個現實世界裏,不可能發生那種只在童話中存在的變身魔術。好友反而心生疑念,懷疑編出這種說辭的人其實是把有錢的商人監禁在某處,或是已經對商人下了毒手,圖謀取代商人,奪取他的財產。好友是個詩人,熟知兩人一角的犯罪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