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巨獅身中的犯罪(第2/4頁)

“當時,很有犯罪嫌疑的高坂真也自殺時,我們曾向他的上司山原做過調查,當時他聲稱在工作方面進展得很順利,不存在任何自殺動機。而根據內部調查,當時違法犯罪活動就已在進行中。山原明知高坂身陷犯罪活動的旋渦裏,卻口口聲聲說沒有任何自殺動機。這不很值得懷疑嗎?”積極派反駁道。

“所以才說他的死與他妻子的被害無關啊。而且兩件事之間相隔有一年多之久。”

“那麽怎麽解釋在高坂自殺時,向山原做調查,他明顯撒謊這種行為呢?”

“那並不足以構成對他的懷疑。事實上並不是只有山原一個人在撒謊。當時調查過的校倉商事的所有職員都對此事閉口不談。為了公司的名譽,再考慮到公司下的禁言令,山原回避自殺動機也是身為公司員工的正常反應。”

“但從高坂的死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山原。也有可能高坂堅持正義,是唯一一個不曾卷入到犯罪活動當中的人,因此成為罪犯一夥的眼中釘。”

“這才是偏見。武斷地將高坂刻畫為正義的、山原為非正義的,強行為髙坂的死塗上偽裝自殺的色彩。”

“高坂自殺時公司內部正在進行的犯罪活動與他的自殺動機是分不開的。如果高坂的妻子知道這事卻保持沉默,就說明她也參與了犯罪活動。至今為止的調查中,雖然未發現山原與髙坂昌子有什麽關系,但如果能證實他們有關的話,山原就絕對不容忽視。昌子很有可能曾對某人實行過敲詐。就是說她很有可能在知道丈夫自殺真相後,對山原進行了敲詐。”兩派互不相讓,爭論得十分激烈。

“高坂是否參與了犯罪活動還不清楚,但從他職務的角度講,要保持清白的立場是相當難的。既然根據秘密調查發現公司內確有違法犯罪行為,那麽不妨據此先申請搜查令搜查住所及相關場所,拿到確實的證據,再專攻山原。”

二課綜合兩派的意見提出主張。結果就以二課的意見作為會議的結論。

3

七月二十一日早晨,警視廳搜查二課搜查了以位於港區青山三町目的校倉商事商品管理本部商品審查部為主的包括交易雙方在內的與違法犯罪活動有關的十二處場所。

與此同時,搜查本部還申請該審查部長自由出庭。上班前從住處被帶走的山原還不知道因瀆職嫌疑公司及相關場所都已被搜查的事情。因為被帶往的地方是殺人事件搜查總部,所以山原臉上浮現出不安的神色,但他似乎還沒料到已開始搜查了。

山原的態度不錯。本來在對沒收的資料進行分析後,再找山原問話這才是正常程序,但搜查總部認為沒有完全與搜查二課統一步調的必要。搜查二課的搜查也是因對殺人事件的調查而起的。

制定的作戰計劃是首先從殺人嫌疑人和瀆職罪兩方面向山原發起進攻。而最終的目的是要落實到殺人罪上,瀆職與貪汙的證據容易被隱匿銷毀,為防止這種事情的發生,首先搜查相關場所,取得資料。

山原不愧是大企業中的重量級精英。臉部輪廓清晰鮮明,充滿自信,有種至今為止不知挫折為何物的不遜。不過在他敏銳的目光深處,還是難以遮住些許的不安。這是被警察突然找來的人臉上共同的表情。

正處於頂峰的人所特有的驕矜與積極性使他的態度有種挑戰的意味,但棟居卻突然感受到他內在的脆弱。

那不是站在通過勤懇努力打下的牢固基礎上的頂峰。就如同坐直升飛機或纜車上山,省略了中間漫長攀登的辛苦直接站在峰頂的人一樣,他的得意中有種空洞的脆弱。

坐直升機也好,纜車也好,峰頂就是峰頂,表面上似乎沒有什麽不一樣,而事實上這與通過辛苦攀登到達的峰頂絕有不同之處。

“今天把您請到這來給您添麻煩了。”負責詢問的那須警部圓滑地寒暄著。棟居與橫渡做他的助手。在一切都講科學的時代,雖然憑感覺是不行的,但審訊官還是非常重視對嫌疑人(包括參考人)的第一印象。這叫做“直感”,幹練的審訊官憑直感判斷是否是犯人的準確率是很髙的。

棟居一見到山原,便有強烈的感覺。瞄了一眼那須的臉色,卻見他木雕般的臉上毫無表情,不見任何反應。

“警察突然找我嚇了我一跳。我思前想後,覺得沒有什麽事需要我到這裏來,真的很吃驚。”

山原的回答比那須還要圓滑。在他圓滑的態度下面,是我自巋然不動的頑固。看來很善於與人打交道,屬於那種演技高超的流氓。

“不好意思。作為參考,希望聽聽您的意見,所以把您請到這來的。”那須始終保持低姿態。

“到底是什麽事情呢。如果我知道,自然知無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