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死之潮流(第2/3頁)

他希望參加的是將長距離遊泳、自行車、馬拉松結合在一起的鐵人三項賽。始於夏威夷美國海軍隊員的一種訓練,近幾年在日本突然流行起來。

這項比賽在六月上旬渥美半島的伊良湖岬舉行。五月中旬,有田來這裏事先勘察場地。鐵人三項是項殘酷的賽事,不僅要賽體力,更是頭腦的比賽。如果體力分配錯了的話,不僅不能取勝,連堅持下來都不可能。

比賽時是否有“地感”非常重要。比賽地點在渥美半島面向太平洋的海濱,這是條直線狀的海岸線,有“太平洋長海濱”之稱。迎著太平洋的怒濤,是落差最大達七十八米的斷崖,從突出於半島的伊良湖岬到半島南岸則是被浪漫地稱為“戀愛之濱”的沙灘。

這就是島崎藤村那首著名的“椰子之實”的詩中所說的海濱。岬尖端巖礁低低隆起的部分伏在藍色的大海中,宛如龐大的海獸在午睡一般。

五月的晴空下,大海風平浪靜,遠方的地平線氤氳迷蒙。

坐新幹線直到豐橋,在那裏借輛自行車。正是極適合騎自行車的好天氣,勘察地形與練習腿腳兩不誤。

直到田原町走的都是259號國道,從那裏朝南沿縣道奔表浜。午後不久就到了“戀愛之濱”。不愧是獲選鐵人三項賽賽場的地方,海與陸地極親密地融合著。整個半島宛如被大海溫柔擁抱著一般。

當然這是因為天氣好的緣故,天氣惡劣的話大概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鐵人三項賽選手大多是些野心勃勃的人。也許是旺盛的體力與自信催生出他們的野心來的也未可知。

有田的眼裏看不到伊良湖畔的詩情畫意,或者說是視若無睹。映入他視野中的始終只是作為鐵人賽賽場的陸地、大海。鐵人賽選手的野心令他對美麗的風光無動於衷。

騎自行車沿著太平洋長海濱一路過來,前往戀愛之濱。據大會的宣傳冊子講,騎自行車到這裏後,在戀愛之濱上跑馬拉松,然後圍繞伊良湖岬,在沿北側沙丘的內海裏遊泳。

有田在戀愛之濱前下了自行車,沿岸邊推著車走。因為是平常日子,見不到旅客和當地人的影子。雖面向太平洋,但今天可說是無風無浪。如果比賽那天也是這樣的天氣,說不定會賽出很好的成績來。

沿著岸邊推著自行車,有田無意識地投向大海的視線忽然被什麽東西給固定住了。在似有似無的波浪間,漂浮著木頭一樣的黑色物體,在據岸邊大約有二十米左右處沉浮著。看看要漂到岸邊了,卻又被回去的波浪給卷走了。

“椰子之實”大概就是乘著南島來的黑潮飄到這裏的吧。但這件東西的樣子著實有些奇怪。凝視著它的有田突然顏色一變,心裏想“不會吧”。因為在被波浪卷起的一瞬間,那物體看來非常像人的形狀。

接下來的稍大些的波浪將那物體一下推向了岸邊。這下有田看清了,他不由大聲驚叫。

3

接到從東京來的鐵人賽選手關於在伊良湖岬戀愛之濱發現浮屍的報告後,愛知縣警田原署立即派巡邏車到現場。

警察一趕到這裏,附近便傳開了發現死屍的消息,聚集來很多看熱鬧的人。

被拖到岸邊的是具男屍,年齡約在三十歲左右。落入水中經過的時間似乎還不是很長,死後變化及受水中生物影響不大。

在岸邊簡單地圈出一個地方,就開始檢查。因為在水中的屍體一旦被拉到岸邊接觸到空氣,會腐爛得很快。

死者穿著褲子和襯衫,褲袋裏裝有鞋拔子和小錢包,錢包裏約有八千五百日元。右腕上戴著電子表,還在正確地顯示著時間。看來廠家誇耀的“防水性”所言無虛。不過在這種時候,倒不如停下來更有利於判定死後經過的時間。

外衣和鞋子似乎都被波浪給沖走了。屍體的左側頭部有三厘米長的挫傷,另外右後頭部有伴隨裂創的擊打傷,前額部、右眼下等處還有擦傷。

這是由於鈍器擊打造成的,還是從懸崖上跳下來或滾落時撞到巖石上造成的,現在還無法判斷。

全身關節呈現顯著的死後僵直現象,尚未開始緩解。手腳上有漂母皮(由於長期浸泡在水裏皮膚發白漲大)生成。

從上述情況推斷,死者死亡時間為一至兩天,在水中的時間為半天到一天。究竟是在這個時間段裏被殺害後丟棄到水中的,還是因事故或自殺掉進水裏的,現在還很難判斷。而且入水地點也不明確。

在現場的檢查工作完成後,便將屍體搬回解剖。

死者的身份意外地被迅速查明。在伊良湖岬發現漂浮屍體的消息被報道後不久,東京每朝新聞總社即發來照會,稱屍體與該社文化部記者清原和之的年齡及身體特征都相符合。隨後清原的妻妹、上司便從東京趕來認屍。沒了音信的清原和之成為伊良湖岬海上漂浮的死屍。無從考證他是從哪裏漂來的。而據周圍的人證明,他沒有任何自殺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