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作案的勘誤表(第3/4頁)

“什麽東西?”河西看著小池手上的紙。

“是書籍的勘誤表。”

“勘誤表?”

“書裝訂好以後,發現書裏有錯別字,就印刷這樣一張訂正的表夾在書裏。”

“噢,是這樣的。”勘誤表的內容是這樣的。

第39頁下段第19行 從請假那一天開始→從請假前一天晚上開始 第78頁上段第2行 25歲夭折→26歲夭折 第83頁上段第11行 付以茶毗→付以荼毗 第125頁下段第7行 全△沒有發現→全然沒有發現 第181葉上段第1行 役者不足→役不足 第220頁第3行 冬村銳助→冬村銳介

“這麽暢銷的書還有錯別字勘誤表,實在少見。”

小池拿著勘誤表,自言自語地說。這張勘誤表夾在最近十分揚銷的推理小說《死導者》這本書裏。他記得在報紙上見過好幾次這本書的廣告。

“是啊。一般都是自費出版或者印數很少的書籍才附有勘誤表。暢銷的推理小說附有勘誤表的確少見。”河西也覺得有點奇怪。

“這張勘誤表有問題。”小池將勘誤表與書籍進行對照。

“怎麽啦?”

“勘誤表上訂正的錯別字分上下兩段,但是這本推理小說只是一段排版。而且勘誤表上訂正的錯誤在該頁上根本沒有。”

“真的。”河西點點頭。

“這不是《死導者》的勘誤表。大概是別的書籍的勘誤表夾在這本書裏。”

“噢,書裏夾的新書介紹或者讀書調査這樣的紙片隨手拿出來無意中夾在別的書裏,這是常有的。”

“這是哪一本書的勘誤表呢?”

“大概是與《死導者》前後看的書吧,所以把那本書的勘誤表順手夾進這本書裏。我覺得似乎不是通俗的書。”

“如果不是通俗的書,這裏只有美容專業書籍。不過,從勘誤表的內容來看,好像不是美容方面的。”

“這裏也沒有自費出版的書籍,這是那一本書呢?”

兩個人盯著書架上的書,歪著腦袋思考。小池的心裏逐漸形成一個想法。

“河西,如果這裏沒有勘誤表的那本書,你有什麽想法?”

“嗯……勘誤表怎麽來的呢?會不會是受害者從別人那裏借來這本書,把其中的勘誤表取下來夾在《死導者》呢?”

“有這種可能性。不過,《死導者》還非常新,就像從書店剛買回來一樣。可見夾著勘誤表的頁碼後面的部分還沒有看。受害者把這張勘誤表作為書簽夾在書裏,說明她才剛剛開始看這本書。很少有人把剛買的書,自己還沒看就借給別人吧。從受害者的生活習慣來看,我覺得她不會借別人的書看。”

“那麽你的意思呢?”

河西從小池的話語中感覺到一種設想正在逐漸醞釀成熟。

“這完全是我的設想。勘誤表的那本書有可能被別人借去。但是,那本書也有可能被作者本人從受害者的書架上取走。附有勘誤表的書是印數很少的特殊書籍。持有這種書的人或者對此類書籍很感興趣,或者與作者有著特殊關系。但是,作者不希望別人知道他們之間的這種關系,所以就從受害者的書籍上偷偷把書取走,卻不知道其中的勘誤表被夾在另一本書裏。”

“哦,如果這個作者就是犯人,當然最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與受害者之間的關系。”

“怎麽樣?既然査到這個程度,索性再找一找書架上是否有勘誤表的這本書。如果有,那又另當別論,如果沒有,作者就是可疑人物……”

“找找看吧。”

兩個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翻看一遍的書籍又得從頭開始一一査核,不過這一次不算費勁。首先査看上下兩段排版的書籍,然後按照勘誤表核實其中的一個內容,如果不相符合,就把這本書排除在外。

工作進展順利,終於沒有發現與勘誤表相符的書籍。書架上沒有,屋子的其他地方全部尋找一遍,也沒有發現。

對這本“遺失的書”的作者,唯一的線索就是勘誤表上的“冬村銳介”這個名字。這個名字也是《死導者》的作者。雖然受害者把勘誤表錯夾進別的書裏,但並不是隨意夾在毫不相關的書裏。

冬村銳介是當代的流行小說作家,主要創作推理小說,同時也創作通俗小說、歷史小說、藝術小說、傳記等,題材開闊,擁有廣泛的讀者。

勘誤表上出現冬村銳介的名字,表明這個作家與受害者之間有著某種關系。

勘誤表的訂正內容都分上下段落,只有第220頁的“冬村銳介”沒有段落說明,大概是後記或者解說部分的文章。

於是,河西和小池決定對冬村銳介展開調査。

3

冬村具有作家典型的纖細表情,額頭寬闊,鼻梁筆直,連將垂落額頭上的一縷亂發撩上去的手勢都顯示著作家優雅的修養。仿佛鋼琴家一樣細長柔軟的指尖上沾著墨水,說明他正在埋頭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