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債務的心音(第2/4頁)

“在這告別之際,為了使你盡快成佛,請全班同學一起來為你祈禱吧。”

在夜裏歡宣讀吊唁稿的同時,全班同學一起高唱《南無阿彌陀佛》、《阿門》。少年像真的死了似的,接受了全班同學的告別儀式。

當日,少年像什麽事都沒有發生似的回到了家裏。翌日清晨,到了起床的時間,少年沒有從房間裏出來。他的母親感到奇怪,進屋一看,發現少年躺在地板上,全身已經涼透了。從枕頭旁邊滾出一個空安眠藥瓶子。

驚愕的母親喊來了父親,並且叫來了急救車。由於少年已經死亡,急救車只好空車而回。

急救隊員跟警察聯系,轄區內的警察來到現場。經過初步的檢查,推定死亡時間已經過去了數小時。通過事先準備好安眠藥這一點推定,可以認為他早就準備自殺了。

少年留給父母的屬名遺書上詳細地寫明了自殺的原因。他的父母這才知道少年在學校遭受了如此淒慘的虐待。

少年怕雙親擔憂,生前對自己所遭受的虐待只字未提。他從未逃過學。每天放學後,都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為了不讓雙親擔憂和增加負擔,他的演技做到了極限,但最終不堪重負自殺身亡。

少年在遺書的結尾寫道:

爸爸、媽媽:

請你們原諒我的懦弱。我再忍耐三個月就畢業了,可我實在忍耐不下去了。我不想死,但我巳經沒有了活下去的勇氣。正如那些虐待我的人所祈禱的那樣,我先走了。永別了。

父親在兒子的靈柩前傷心地哭道:

“兩年了,我競然沒有發覺你遭受了如此淒慘的虐待。請你原諒父親吧。”

根據少年的遺書,可以證實虐待的事實。但實施虐待的人則認為不是虐待,只是惡作劇搞過了頭。校方也認為是孩子們之間搞的惡作劇,也是孩子們在成長中的一個必然的過程。再說自殺的同學本人也參與了惡作劇。其他的同學也都不認為這是虐待。

校方的這種見解,顯然與加害者穿一條褲子。

虐待是精神上的,沒有留下任何有形的暴力痕跡。

虐待的行徑巧妙地偽裝成為開玩笑、惡作劇及吵架,是不容易被發現的。被害者也沒有訴說被害的過程。一般情況下,受到虐待的學生會有逃學的現象,出現身體不適、情緒不穩、成績急劇下降等情況,並向周圍發出求救信號。

對少年所施加的虐待,既不是暴行、吵架、恐嚇、強賣,也不是空手道、摔跤、拳擊、煙頭燙人等手段,所以身體上沒有留下任何傷痕。

即使有往水裏扔書包、往書包裏打雞蛋的行為,由於被害者當時的沉默,水早已經幹了。再說也不能證明雞蛋是誰放進去的。所以證明幕後的操縱者是卑彌呼的證據一件也沒有。

學校在案件發生後,向同學們做了調查。最後的結論是:“被害者的性格及家庭有問題。”

教育委員會認為沒有校方出具的報告無法處理。

警察也認為被害者在遺書中所申訴的事情是孩子們之間搞的惡作劇,只是被害者太當真了而已。

虐待自一年級第二學期開始,在這近兩年來的時間裏,少年要承受多麽大的委屈啊!

學校、教育委員會、警察都考慮到加害者是市長的女兒,都想把事情盡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少年的雙親不能接受學校、教育委員會所做的調解,便提起了民事訴訟。想通過法庭讓社會了解真相,追究責任人。在法庭的庭審中,校方及加害者拒絕合作。最終由於沒有充分的證據能證明孩子死於虐待而敗訴。

敗訴後不久,少年的母親去世,父親隨即離開了這座城市。

2

家木路江那天早晨離家時就有一種不祥的預感。這也許是第六感吧。

父親經營了一家精密機械器具的制造工廠。雖然只是一家僅有一百來名員工的小型工廠,但技術及產品在業內還是很過硬的。雖然不需要大公司的技術提攜,可還是要承受來自大資本家的壓力。

父親是個天才的發明家。既要經常追隨大企業的發明,還要有自己的最新發明,所以整天都在艱苦地掙紮。

家木路江認為,與其做這種毫無意義的追趕,還不如掛靠在一家大企業下,那樣豈不輕松多了。可是,清高的父親不願意寄人籬下。

小企業雖能勉勉強強地生存下去,但由於產品結構並不太好,工廠的經營每況愈下。即使父親只字不提,家木路江也能感到父親的痛苦。

經營異常艱難,要注入資金。最後,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借了高利貸。與此同時,父親一手培養起來的一個技術員盜走了公司的王牌技術,賣給一家大型企業,使工廠的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

最近,有幾個賊眉鼠眼的家夥經常到廠裏和家裏來催債。這夥人其實就是暴力集團的成員,他們成立了一個企業,名為“呆賬討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