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元硬幣太少了 2

“首先,那男的想要十元硬幣是吧。”

說這話的人是倒理,他剛把玻璃杯放下。

“這我知道。”

“那,這麽說吧,那個男的非常想要十元硬幣,如果因為一時心血來潮或是突然想收集散錢,就不會用‘得要’這麽生硬的說法。可以認為那男的一定有什麽明確的理由,無論如何現在都得要十元硬幣。”

確實。說了“得要”就是肯定需要。

“為什麽非常想要十元硬幣呢……想買東西散錢不夠了?”

“不可能是為了買東西。”

我剛說完,就挨了冰雨直截了當的一刀。

“為什麽?一般需要錢,不就是為了買東西嗎?”

“‘還得要五個’這句,那男的最起碼得要五個十元硬幣。藥子,五個十元硬幣是多少錢?”

“五十元。”

“咱們國家的流通市場上有五十元的硬幣。如果他有想買的東西,差五十元散錢的話,應該會說‘得要五十元硬幣’,可是那男的卻說‘得要五個十元硬幣’,絕不會只為了買東西。”

“原來如此。”

這說法我也能理解。冰雨起初沒什麽幹勁,沒想到考慮得還挺仔細。較真的人。

“不過,要不是為了買東西而收集錢,就沒幾個原因了呢。”

“嗯。一般來說都是為了收藏吧。比如說大量收集稀有發行年份的錢幣,或是想拿五元硬幣做成什麽工藝品之類的,還有可能用來釣魚。”

“釣魚?”

“那男的有可能想在二手市場或同人志展會這類活動上擺攤,所以要很多十元硬幣來找零。電話對面的是一起擺攤的朋友。”

“啊……確實。說起十元硬幣,就是用來找零的嘛。校園文化祭上開咖啡店那會兒,我也費勁收集了好多散錢。這是最有可能的!”

我把起初的壞心眼都拋到了腦後,沖著這個說法飛撲上去。然而——

“這可不好說。”

倒理從對面的沙發上扔來了一句“我反對”。

“我覺得這些都不可能,不是找什麽稀有貨,不是搞藝術品,也不是用來找零。從‘太少了’這幾個字就能推測出來。”

倒理用筷子夾著胡蘿蔔指著我們。

“話說回來,你們認為那男的總共要收集多少個十元硬幣?”

“哎?”

“‘十元硬幣太少了,還得要五個。’太少了,也就是差得老遠的意思。‘在收集十元硬幣,但離目標個數還差得老遠。因此,還得要五個。’說到底就是這個意思。”

“應該吧。”冰雨表示。

“那問題就變成了——他到底要多少個硬幣。打個比方,假設他總共要五十來個十元硬幣,現在已經集了四十五個,還差五個。這種情況下,他會用‘太少了’這種說法嗎?”

“應該不會。這時候應該說‘十元硬幣不夠’或者是‘還差點’。”

“對吧。那,如果目標是三十個,已經集了二十五個呢?因為已經集齊六分之五了,肯定也不會說‘太少了’吧。這麽考慮的話,用‘太少了’這種說法,只能說明十元硬幣還沒收集到一半,或是只收集了三分之二左右。這麽一來,那男的最多也就要五個硬幣的兩三倍的量,也就是十到十五個硬幣左右。”

倒理停下來,輕快地把燉菜送進嘴裏。冰雨始終保持謹慎的態度問道:“要是那男的性格大大咧咧,不小心說了句‘太少了’呢?”

“考慮這種特殊情況可就沒完了,咱們應該假設他日文沒說錯。”

“好吧好吧。”冰雨讓步了,“條件一,那男的最多需要十五個左右的十元硬幣,然後呢?”

“十五個說得好聽點也不算多。然而,剛剛你提出的假設都需要大量的十元硬幣。不管是收集稀有硬幣,還是制作工藝品,或者是找散錢,如果單純只為了收集,最起碼需要二十到三十個硬幣才像樣。因此……”

“這些都不可能,是吧。看你臉挺紅的,沒想到腦子還挺清醒的嘛。”

“你才是,戴著副眼鏡,腦子卻這麽不好使。”

這倆人又回到了平時的狀態,互相瞪著對方。我已經習慣了,就喝著姜汁汽水,把話題往下繼續。

“除了買東西以外,還需要十到十五個十元硬幣……一下子想不出來呀。”

“我想到了。”倒理壞笑道,“假設需要十五個十元硬幣,這樣一來,總共價值一百五十元。理所當然,就等於一個一百元硬幣再加一個五十元硬幣。藥子你說,前者那一百五十元和後者那一百五十元有什麽不同?”

倒理像教授似的問我。我想了一會兒,回答道:

“十五個十元硬幣更散。”

“也就是能夠拆分。據我推測,那男的是為了把錢分給好幾個人,才收集十元硬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