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2/4頁)

如果要這麽說,我也不反對,就順了他們意,到時,他們會更後悔的。你說是吧,我最重要的朋友?

陳進嘴角忍不住掛出一抹笑容。

對於這點,陳進很有信心。

身旁的另一張大桌子上,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化學實驗儀器,桌子底下堆滿了一條條香煙,各種牌子都有,大多是便宜的品牌。不用說,這些煙也是他分批從外地買來的,沒有人會注意一個人帶了幾條廉價煙。

過了很久,他終於擡起頭,揉了揉太陽穴,大功告成,萬無一失!

其實這兩個箱子,他在之前就已經測試過很多次,完全沒有問題,合乎他實驗的結果。現在只不過在最後時刻,再次確認可靠性。

對於實驗,他永遠追求最可靠的結果。

化學反應是世上最奇妙的過程。

大千世界,包括人體內,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化學反應。即便你死了,你體內也在進行著反應。

你的衣食住行,用的任何一件產品,都是化學的傑作。

可以說,近幾個世紀人類快速發展的源泉,得意於化工技術的突飛猛進。

上帝創造了物質,又創造出物質的相互反應規則。

人類通過不斷的研究發現,總結出這套規則,從而發明了化學這門最神奇的學科。

陳進對化學的一切,都充滿了敬畏之情。

同時他也知道,理論上可靠的化學反應,在實際中未必能如計劃進行。

譬如氣壓強度、溶液的酸堿度,任何一點的誤差,或許就會讓實驗的結果大打折扣。甚至有時候一個實驗失敗了,你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出原因。

再如理論上,金屬不與堿性溶液發生反應。但實際中,金屬鋁卻偏偏即能和酸溶液反應,也能和堿溶液反應。實在奇妙!

陳進畢生的絕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無盡的化學世界中。

而今,他需要把他的知識,投入到他一生最有“價值”的一次實踐中了。

在回國之前,他對冒出這個計劃也嚇了一跳,他有過猶豫,有過矛盾,我這麽做究竟能否代表正義呢?

我到底是想踐行心中的正義,還是發泄我內心的情緒呢?

是否有比我這個做法更公正、更有效的方式解決問題?比如,法律?

當他看到了何家婆孫兩人受盡欺辱,連做人最底限的尊嚴也遭他們踐踏時,他心中的矛盾一掃而空。

沒錯,發泄心中情緒,完成甘佳寧的心願,和踐行正義,一點都不矛盾。我的做法,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制度已經夠完善了,法律也已經夠完美了,瞧那部憲法,寫得多漂亮動人!

問題出在哪?

不是律法,而是人!

馬車跑不動了,你是舉鞭子抽馬呢,還是拿鞭子抽車?

答案毫無疑問是在馬身上。

可總有那些自作聰明的人物,偏偏想著把馬車弄得更結實些,而不去想著馬跑不動的原因。還總愛冠冕堂皇地說些漂亮話,自詡是個理性客觀的現代知識分子,頭頂道德和智力的優越感,批判燥怒的人群,說要給上面的人時間,讓上面的人不斷完善制度。

實際上呢,這種人不過是把大頭釘紮在褲襠下——閑得蛋疼!他們的邏輯思維存在天然的缺陷。

惡徒拿著正義之劍,就是好人了嗎?

陳進輕蔑地笑了笑,還是讓我這位老師,給他們上一課吧。當然,我的朋友,這些活你肯定要參與。

還有一天多的時間,留給王格東。

第二天過去後,縣局對綁匪的行蹤依然沒有任何收獲。

通過排查工作,已經排除了綁匪就住在安樂路一側居民樓裏的可能。同時,周邊的走訪工作沒有半點進展,江小兵失蹤時沒有目擊者。從江小兵同學朋友處了解的情況,也是如此,根本一籌莫展。

縣局把經過監控探頭,需要重點排查的車子視頻發到了市局,但由於光線條件差,監控分辨率低,圖像處理需要時間,並且說這個處理的最終結果,也不會太清晰。

到了第三天,王麗琴已經完全坐不住了,多次打電話問綁匪抓到了沒,搞得王格東不甚厭煩,只能一次次好言寬慰。

到了下午,王麗琴又打電話過來說,她跟幾個朋友約好了借錢的事宜,現在就過去寫借條,同時把錢轉到她賬戶上,跟銀行預約,第二天一早就能取出三百萬。

王格東雖然基於綁匪不讓人質通話,又煮熟人質耳朵這兩點,判斷江小兵已死。但這個判斷僅僅是由已知線索的合理推斷,從一名刑偵專家的嚴謹角度出發,現在沒有證據斷定江小兵已經死了。如果貿然告訴王麗琴,恐怕她馬上會情緒失控,再與綁匪周旋想一網打盡會很麻煩。

所以於情於理,他都不太好把這個未經驗證的猜測告訴王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