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番外十三汪直

你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人。

剛入宮那年,汪直不過九歲,他不像那些窮苦人家的孩子,迫於生計而自願入宮謀取富貴,他的父祖乃是廣西瑤民,因為起兵叛亂,兵敗被俘,作為戰俘後代受到牽連,汪直和其他族民孩童一起被送進宮,成為內侍。

然而當汪直和其他一起入宮的孩童站在一起,等待一位大太監——據說宮中最有權勢,最說得上話的那個人過來挑選徒弟的時候,對方在左右的簇擁下在他們面前走過,銳利的目光從他們臉上掠過,最後卻停在汪直身上,說了上面那句話。

你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人。

汪直愣了好一會兒,他年紀還太小,在來京之前,甚至不會官話,若不是進宮之後惡補了一陣,他可能甚至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麽。

但就算聽懂了,現在他也還似懂非懂,面露迷茫地看著對方。

“我從你眼裏看到了野心。”那人又說了一句。

汪直還是一臉茫然。

又或者說,其實他可能聽懂了,但他故作不懂。

家逢變故,族人遭遇不幸,從廣西到京城千裏迢迢的這一路,已經足夠讓他學會了許多。

比如隱藏心事。

比如假裝笨拙。

比如低調做人。

對方笑了笑,也沒有再說什麽,只是指著汪直和另外幾個人,對負責安排孩童的內侍道:“就是他們了。”

內侍點頭哈腰,將汪直和另外幾個孩童都領下去。

在那之後的幾個月內,他們沒有再見過那個跟汪直說話的人。

後來,汪直才知道,那個人叫梁芳,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

所謂掌印,掌的不是官印,而是披紅,也就是幫皇帝批閱奏折的權力。

不用深入了解,就算只是聽一聽,也能想象這掌印太監到底有多大權力。

汪直遙想起那天那人左右簇擁,隨從如雲的景象,簡直比他見過的大官還要威風。

我將來也能像那個人一樣嗎?

既然已經當了宦官,那也一定要當宦官裏最有權勢的那個人。

大丈夫生當為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在內書堂的日子過得很快,汪直天資聰穎,學習進度比許多人都要快,但他眼見著宮裏的陰暗肮臟,深諳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縱然本性張狂,也能強自按捺下來,老老實實偽裝成低調模樣,雖然因為聰明而被內書堂的師傅幾番表揚,卻還不至於惹人嫉妒眼紅。

內書堂是宮中專為宦官設立的學堂,在這裏不僅僅是讀書習字就可以了,還要熟讀四書五經,通曉經義典籍,汪直聽說,自內書堂成立之後,本朝那些稍微能混出名頭的宦官,無不是內書堂的佼佼者。

之所以要學習這些,朝廷的本意當然不是想讓宦官也去考個功名,而是想用儒家義理來教化他們,讓他們成為忠誠可靠的人。

除了教習文理之外,一些被精心挑選出來的孩童還會在內書堂學習武藝,汪直就是其中之一,教他們武藝的是大內侍衛,或者其他武藝好的宦官前輩,梁太監偶爾過來一趟,看見根骨悟性不錯的,也會指點一下,其中汪直被他指點的次數最多,對方似乎覺得汪直是個好苗子,將他當成半個徒弟來教,但出乎意料,汪直學的進度卻並不快,梁芳很快失去了興趣,沒有再在他身上放什麽心思。

也正是在那段時間的學習裏,汪直聽說了一個人,鄭和。

鄭和原本不姓鄭,姓的是馬,他也不是漢人,而是回民,因為戰爭而被掠至南京,又因緣際會進了當時還是燕王的永樂帝的府邸,在跟隨永樂帝南征北戰中立下汗馬功勞,備受天子信任,賜姓為鄭和,又奉命七下西洋,揚帆於碧波智商,引得萬國來朝,至今仍褒貶不一。

多麽相似的身世,多麽相似的經歷!

同樣是異族人,同樣身不由己進入深宮,不同的是,這位三寶太監揚名立萬,他一生的跌宕傳奇,不說普通人比不上,連許多讀書人都比不上。

汪直心中隱隱有了向往。

也許終有一日,自己也能成為那樣的人?

當宦官苦嗎?

當然苦。

身體的殘缺,要看人臉色過活,深宮之中的勾心鬥角,動輒小命不保,饒是汪直再早慧,再剛硬,內心深處也不是不惶恐的,他常常在午夜夢回驚醒,仿佛自己還在被抓往京城的路上。

有時候跟到宮中議事的官員錯身而過,汪直可以清楚地看見這些大人們眼中毫不掩飾的鄙夷,就好像他們自己多幹凈,而汪直等人多汙穢似的。

宦官宮女者,皆為奴婢。

奴婢奴婢,一輩子為奴為婢,這條路一開始就不是自己選擇的,可難道往後再也翻不了身了嗎?

不,他當然不甘心。

就算不能選走什麽路,他也要在這條路上,走出自己的通天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