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謝遷與唐泛二人上前行禮,太子沒等他們彎腰,便趕緊上前相扶:“二位師傅不要多禮!謝師傅也真是的,你怎麽也來這一招,沒的讓唐師傅跟著受累了!”

這官場上形形色色,最不缺的便是假客氣,唐泛也見過無數“假客氣”的人,明明想讓你折腰,偏還喊著不必多禮,明明端著架子,偏還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

什麽是真,什麽是假,對方可能自己不會察覺,旁觀者卻是一清二楚。

但在唐泛眼裏,時隔幾載,這位小太子似乎確實沒有半點變化。

苦難化作歲月,留在他心間的卻只有恬淡。

非是如此,怎能讓懷恩那種人也死心塌地呢?

盡管太子攔住,唐泛依舊執著地彎下腰去,大禮拜見。

“哎哎,唐師傅!”太子攔不住,只好抓著他的胳膊,跟著他一起彎腰,這場面看上去有點滑稽。

謝遷笑道:“既然人已帶到,臣也可以功成身退了。”

太子道:“謝師傅請入內奉茶罷,好歹坐一坐再走。”

謝遷婉拒:“臣在翰林院還有差事,不宜久留,再說殿下的功課也不宜多加耽誤。”

太子只好道:“那我送送謝師傅。”

謝遷忙道:“殿下留步!”

他堅決不肯讓太子送,太子只得讓身邊的內侍送他出去,等二人走遠,方才對唐泛無奈道:“謝師傅就是太過小心了。”

唐泛一笑:“小心無大錯,他小心,其實是為殿下著想。”

太子也露出笑容,攜著唐泛的手一並跨入殿中:“我知道的,唐師傅,聽說父皇點了你充任東宮講官,我心裏是真高興!”

唐泛道:“有勞殿下惦記,暌違幾載,臣也十分想念殿下,如今看見殿下身體康健,精神爽朗,臣就放心了。”

太子歪著腦袋:“可我怎麽聽說,唐師傅好像不太願意擔任這個職位?”

他的語氣裏倒沒有追責怪罪,只是流露出小小的怨懟,好似在說,當初咱們交情也不錯的,你怎麽就不待見我呢?

唐泛也沒有隱瞞:“殿下誤會了,只因這次舉薦臣的人是彭華,臣與他素無交往,因此心生疑慮,擔心有心之人會利用我對殿下不利罷了。”

太子釋然:“唐師傅不必擔心,你只是在我這裏講學罷了,別的也沒有什麽差事,斷不會出什麽麻煩的。”

唐泛道:“敢問上次周師傅給殿下講的是哪本書,講到了何處?”

太子道:“周師傅講的是《資治通鑒》,上回正好講到了武德七年。林贊讀,我沒記錯罷?”

他旁邊那位年輕的詹事府官員欠身道:“正是武德七年。”

自司馬光撰《資治通鑒》起,它便為後代帝王引以為必讀之書,此書之地位可見一斑。

而《史記》縱然作為史家先驅,年代畢竟過於久遠,對於明朝來說,自然還是唐宋兩朝更具備借鑒性,所以自大明立國以來,《通鑒》便成為歷代太子的重點教材。

唐泛挑眉:“武德七年,張金樹殺高開道降唐,還是唐律比之開皇舊制新增五十三條?”

雖說能夠進翰林院入選庶吉士的肯定都是飽學之才,但能像唐泛這樣不必翻書,張口就能將《資治通鑒》裏的某一卷內容道來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太子的眼光立時閃閃發亮:“正是張金樹殺高開道那一段,師傅真是厲害,竟能過目不忘!”

唐泛笑道:“宋人曾說,為人君而不知《通鑒》者,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鑒》者,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有鑒於此,臣自然是要細加研讀的,這不算什麽,殿下若去問徐師傅,謝師傅,估計他們同樣對此書爛熟於心。”

太子偷偷湊過來跟他咬耳朵:“周師傅就背不出來,每次說還得翻書先看一遍,有時候還會說錯,不過我沒戳穿他,不然周師傅那樣好面子的人,肯定下不來台!”

唐泛好笑,兩人因為先前那段交往,彼此雖然許久未見,倒也沒有太多的陌生感,而太子殿下雖然早熟,終歸還是有幾分頑皮的孩子心性。

“殿下宅心仁厚,如此甚善。周師傅年紀大了,記性肯定沒法跟年輕人相比,當面指出他的錯誤,恐怕會令他難堪,只要殿下了然於心,便不會被左右動搖。”

太子笑著點點頭:“唐師傅知我,的確如此。”

二人相視一笑,僅剩的那一點隔閡也煙消雲散。

唐泛道:“那今日便從接著周師傅上回沒講完的,從武德七年講起罷,臣不知周師傅講學風格,若是殿下覺得啰嗦,又或難以適應,只管指出便好,臣會適當調整的。”

雖是這樣說,他其實講得也並不啰嗦,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會直接跳過,對《通鑒》中著墨不多的均田法和租庸調制,則說得十分詳細,間或拿如今大明朝的作比較,令太子增加更直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