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七節 賠償條件(第2/3頁)

本以為他是個頗有眼光的聰明人。現在看來,也是個沒腦子的傻瓜,一個胃口大到恨不得直接吞下整個世界的狂妄白癡。

巫林擔任虎族國師多年,對虎族領地每一處的優劣態勢有著清晰深刻的了解。

在他看來,牛族滅掉鹿族,改稱龍族,的確是一步好棋。

只要有不同的種族存在,戰爭就會延續。並吞與征服是常態,可真正使被征服的部落與征服者融為一體,心甘情願服從號令,在短時間內成為共同族群的一部分,進而在人力、物資等方面產生新的貢獻,這才是真正令人贊譽的高明政治手腕。

牛族出兵攻打豕族的時候,巫林已經看出一些端倪。但他認為不值得為了夾在獅族、虎族、牛族、鹿族和鷹族之間的一個野蠻部落消耗力量。豕人的地位只是炮灰,他們是部落戰場上的消耗品。醜陋的相貌使他們不討人喜歡,超過普通人(野蠻人)兩倍甚至更大的胃口簡直就是糧食無底洞。豕人不擅長耕種,他們占據的土地也很貧瘠。他們唯一的優點就是足夠強壯,是所有部落都承認的優秀重步兵。

征服豕人帶來的實際利益不大,除了能打仗,他們一無是處。反過來,征服者還要為這些家夥付出大批糧食。可即便是擁有土豆和玉米的獅族,對於豕人的態度同樣冷漠。道理很簡單,因為缺糧,豕人對各部落均處於中立。無論是誰,只要拿出足夠的糧食就能雇傭他們。

豕族雖說是個小部落,卻也有幾十萬人。想要全族雇傭,花費的糧食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想想他們在農耕方面低弱的能力,再想想養活這幫大肚皮戰士的巨量消耗,任何有頭腦的統治者都會猶豫,進而打消這種不切實際的念頭。

巫林根本沒有想到牛族竟然會對豕人下狠手。之前是削弱,接下來就是將整個豕族徹底吞並,在各部落之間流出一塊貧瘠的空地。在驚愕之余,巫林也產生了看笑話的念頭。他覺得牛族做了一筆虧本買賣,最遲第二年冬天,存糧就會被饑餓的豕人消耗一空。

然而想象中的情況沒有發生,接下來的事情,徹底顛覆了巫林對“治理族群”這四個字的理解。

那些豕人俘虜非但沒有遭到虐待,他們甚至得到了高於正常配給額度的糧食。他們沒有飽食終日無所事事,而是扛著鐵鎬,背著藤筐上山采石,下洞挖礦。

泥炭不是什麽新鮮事物,只是神靈特別偏愛牛族,目前探明的泥炭礦脈幾乎都在牛族境內。其實這種東西在北方蠻族看來並不重要,它的地位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普通木柴。正因為如此,當牛族商人用大車運輸泥炭來到虎族城市經營售賣的時候,巫林對此並不在意。他是一個開明的國師,只要經營者誠實守信,遵守法律,老老實實交稅,那就沒有敵我之分。

“盛興隆”商行出售的泥炭很特別,那是一個個扁圓柱體的團塊,表面有很多孔洞。他們管這東西叫“蜂窩煤”,賣價很便宜,絕大部分虎族人都用得起。

用上幾次泥炭,就會發現這東西作為燃料的優點的確遠遠超過木柴。耐燒、火力大,更重要的是用下來比木柴劃算得多。

泥炭很快被虎族人接受,“盛興隆”的分號也迅速遍布大大小小的虎族城市。

這些經商的牛族人很講規矩,他們用售賣泥炭的利潤大量購買馬匹(母馬)。這讓巫林很放心,他隨後從監視者那裏得知,牛族人同樣也在其它部落做著泥炭生意,尤其是獅族,泥炭換糧食是對雙方有利的好買賣。一批批運往磐石城的玉米面、切碎曬幹的土豆顆粒,以及粗面和糙米,養活了在山裏挖礦采石的豕族人。

巫林忽然發現牛族正在執行一項極其高明的戰略計劃。尤其是從“泥炭”這種商品所處的位置來看,豕人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牛族沒有因為數十萬豕人的加入導致族群內部秩序崩潰,他們對豕人的合理運用和統治手段堪稱絕妙。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巫林記住了“牛天浩”這個名字。

接下來,牛天浩的所作所為,讓巫林有種眼花繚亂,思維跟不上事態進展的畏懼感。

他接連並吞的豕族和鹿族。沒有使用軍隊,也沒有爆發戰爭,直接逼服了螭族。

牛族改稱龍族的做法是一大創舉,尤其是那面對各部落公開的“龍旗”,上面繡著一只據說叫做“龍”的神物。它有著豕族的鼻子、鹿族的角、螭族的身體、牛族的臂膀……

以巫林的眼光,當然能看出這個被人為創造出來的神物並不完整。它缺少了一些重要的身體部件。無論龍還是龍旗本身都不重要,那位年輕的攝政王的確眼光朝前,他以全新的方式詮釋了“征服”這個詞。不難想象,此後被龍族征服的任何部落,都將有一部分圖騰出現在龍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