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五節 船隊(第2/3頁)

來的時候需要保密,去的時候就沒那麽麻煩。

“這些船是哪兒來的?”

“為什麽他們往北開?”

“誰能告訴我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虎勁中連聲怒吼,卻無人應答。

大軍營寨距離江邊很近,主要是為了方便取水。淩晨,哨兵發現了來自南面的船隊,這些巨大的船上沒有旗號,外觀也很古怪,與正常的航船區別很大。

沒有船帆不要緊,只要有水手在船內踩踏木輪,就能得到足夠的動力,逆流而上。

虎勁中不知道,這只是暴齒往北運送的第一批戰利品。

襲擊鋼濰城的過程很順利。

“盛興隆”在當地雇傭虎族人,祖木花錢買通了兩百多人充當內應。都是些衣食無著的窮苦平民,只要能有飽飯吃,他們願意做任何事。何況祖木給出的價碼不低,保證這些人在事成之後帶著家人全部遷往磐石城,只要肯幹活,就能得到免費發放的衣服,能吃飽,甚至有魚有肉。

他們只需要在看到煙火信號的同時打開城門,或者殺死北面守城的虎族巡邏兵,控制絞盤不讓城門關閉,就已經達到了目的。

鋼濰城是虎族北方重鎮,卻不是一座軍事要塞。在更加偏遠的北面,還有一座修建在山脈隘口,以“虎牢”為名的關卡。那裏常年駐紮重兵,所消耗的物資與各種給養全部來自鋼濰城。

簡單來說,這裏是一個以城市為名的大型倉庫。

從地圖上看,鋼濰城、虎牢關、虎勁中目前所在的臨時營寨,三個位置通過道路連成一條線,以蠻族步兵正常行走的速度,約為五天的腳程。

“虎牢關”這個名字來源於基因記憶,因為其中帶有一個“虎”字,受到虎族追捧,從數百年前修建關隘一直用到現在。

虎牢關常年駐軍,總兵力高達三萬。其中,騎兵多達四千以上。

險峻山勢注定了關隘內部結構無法擴大,再加上附近多山,沒有緩坡和平原,也就無法屯田。經過歷代虎王不斷完善,倉庫和營房雖為永久性建築,卻無法容納更多的物資。正常情況下,虎牢關儲備的糧草能維持一個月,後續補充只能從鋼濰城運輸,供應全軍。

在虎族歷史上,從未發生過其他部落水軍順江直下攻擊鋼濰城這種事情。倒不是說歷代虎王和統領沒有眼光,而是族群所在區域導致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

鹿族軍隊戰鬥力低下,尤其是兩軍對陣的態勢,虎族騎兵占盡了上風。歷史上虎族與鹿族之間的戰爭幾乎全是前者獲勝,鹿族被迫修造紅月城,依托地勢擋住南面的虎族人……幾百年過去了,虎族上下對鹿族普遍形成蔑視心理,認為鹿族人根本不經打,進而形成兩族各自以紅月城和虎牢關據守一方的局勢。

一個失去了進攻能力,依靠關隘死守領地的部族,根本不值得重視。

何況在虎族人看來,虎牢關與鋼濰城之間很近,步行只需要三天,騎兵一天就能抵達,就算遇到突發事件,虎牢關駐軍和虎族領地內部兩個方向都可以支援,形成合圍之勢,殲滅襲擊者。

需要防備的部族有兩個,獅族和牛族。

前者是虎族的大敵。從區域來看,兩族領地密不可分,邊界長達數百公裏,再加上獅族擁有玉米和馬鈴薯,人口數量為所有部族之首,自然成為了虎族的優先攻擊目標。只是多次大戰下來,雙方各有勝負,本著優先發展的原則,獅王和虎王締結合約,互不侵犯,可私底下雙方邊境城市和哨卡紛爭不斷,但規模較小,上面也就睜只眼閉只眼,維持常態。

牛族也是大敵,卻遠不獅族這樣能造成威脅和壓迫感。牛族領地實在太遠了,北面狹長形的區域有部分接壤,中部地區被鹿族占據,相當於在兩族之間產生了戰略緩沖。只要鹿族一天沒有被牛族並吞,虎族就根本不會考慮牛族大軍以船載的形式進入己方領地。

誰也沒有想到,偏偏發生了這種事。

江面上的船隊已經走遠,連影子都看不見。

虎勁中感覺手腳冰涼,他目瞪口呆看著船隊消失的方向,半天說不出話來。

他不是先知,也沒有預測未來的能力,更無法看到遠在崇山峻嶺以南的鋼濰城發生了什麽事。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絕對不是虎族的船。技術,加上天生在陸地上縱橫,輕視其它族群的傲慢心理,使虎族在船只研究與制造方面處於下風。小型舢板可用作捕魚,卻無法承擔大量運輸的任務。

是鹿族人的船?

虎牢關方向為什麽沒有通報?

那究竟是戰船還是商船?

船上為什麽沒有懸掛旗幟?

無數念頭在虎勁中腦海裏環繞,他覺得快要瘋了,卻無法從中找出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