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節 殘破的世界(第2/3頁)

“那場戰爭……在我沉睡之後爆發的戰爭。我們……打贏了沒有?”傷感的思緒支配著中樞神經,聲音也變得低暗沙啞。

“核大戰其實是個誤會。”

看著屏幕上彈出的這行字,天浩的瞳孔瞬間驟縮:“你說什麽?這是什麽意思?”

“這件事情有些復雜。”毫無情緒的光腦在執行命令方面毫無折扣,解釋得非常清楚:“你知不知道‘人類改造計劃’這個技術項目?”

天浩緩慢地點了下頭:“知道。”

長時間以來,不斷有人對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及生物進化理論提出質疑。越來越多的人拒絕相信自己是從一只猴子進化而來。這種觀點在十九世紀末達到了高潮,反對者開始對地球環境與人類自身各種數據進行綜合研究。他們認為地球環境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宜居,人體存在著太多無法克服的生理缺陷。

這種觀點影響甚廣,其中一些理論依據引起了各國軍方的注意。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巨人化”和“人體功能多樣化”。

“巨人化”屬於反對者的傳統學派。該理論核心以地球質量與後期宇宙研究數據為準,認為人類最佳身高比例應該在三米左右,以強化自身體質及綜合環境適應能力為基礎,進一步縮減人口數量,達到“以質換量”的目的。

這一觀點得到了大批擁護者。精英化與普通化歷來是人類社會的兩大概念形態對立群體。居於金字塔頂端的少數精英認為大部分人類只是浪費糧食,他們是造成各種混亂的源頭。反過來,普通人群對極少數精英的厭惡同樣深重,認為少數服從多數才是分配權力的唯一選擇。

屏幕上繼續彈出新的文字:“早在第三次休眠計劃實施前五十年,我們已經展開了人體巨大化的研究。最初的目標完全出於軍事層面考慮。骨骼強度、運動能力、戰場綜合反應、物資負重……所有項目綜合計算,身高二百七十厘米至三百厘米的士兵最符合要求,首批三十名實驗體被注入藥物,在基地內部接受訓練。”

二百七十厘米?

這是北方蠻族現在的平均身高。

天浩努力控制住激烈跳動的心臟,繼續注視光腦屏幕上顯示的信息。

“巨人計劃得到了成功,整個計劃延續了四十五年,從藥物注入改變固有形態,到基因層面改良直接作用於胎兒,巨人被證明在各方面綜合能力明顯優於普通人類。考慮到民眾的接受能力與可能引發的社會性恐慌,只能暫時以軍方內部小範圍群體為試點,通過長時間多層次的廣泛宣傳,最終達到全民化改造目的。”

“也就是說,目前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類,都是巨人計劃的基因改造體?”天浩認真地問。

“是的。”

“他們不是幸存者?”

“不是。”

“……他們是怎麽來的?”天浩盯著屏幕:“沒有幸存者,他們究竟是從哪兒來的?”

“從十九世紀開始,各國都制訂了針對大毀滅環境下的文明延續計劃。其中,投入資金數量最多的項目就是太空移民。這其中有兩個關鍵:首先是選擇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其次是能夠大規模運載人類的星際飛船。”

“有人提出質疑,認為通過太空射電望遠鏡發現的‘類地行星’存在著太多不確定因素。電腦分析得出的宜居數據極有可能是某種人類尚未發現的未知成分。以氧氣為例,太空分析數據完全有可能來源於另外一種成分比例相似的東西。它可能對人類構成致命威脅。畢竟紙面上的‘類地行星’太遠了。物理、數學、生物繁衍體系……所有這些只是在地球上被證實為真實有效,一旦離開,進入太空,在另外一個陌生的星球,誰也不知道這些東西是否管用。”

“大量冷凍精子庫的建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無論軍事基地還是科研基地,都配備了智能化釋放裝置。這些裝置每年都要進行安全檢查,信息庫與衛星聯網,自動判斷繁衍體的最佳釋放時間。尤其是全面核戰爭爆發的前一年,小型智能機器人技術開發成功,它們攜帶著綜合探測器,依靠太陽能持續運轉,在外界搜索環境數據,發回基地,中樞光腦依照這些數據改變繁衍體的釋放標準,從而達到最佳效果。”

“也就是說,北方大陸上的這些人,都是智能機械與冷凍精子庫的綜合產物?”天浩不知道自己究竟該哭,還是該笑?

“是的。”

“為什麽他們的智慧……”天浩猶豫片刻,換了種更加合適的問法:“嗯……他們的社會文明程度如此低下?”

北方蠻族其實很聰明,國師巫彭就是最好的例子。

“社會文明等級需要輸入大量知識才能確認保持。核戰爭爆發後的地球環境非常惡劣,中樞光腦判定當時無法啟動繁衍計劃。而且戰後人類幸存者數量眾多,他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食物。啟動繁衍計劃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小行星撞擊地球引發了全球性災難,惡劣的環境持續了很長時間。頻繁地震導致各基地損毀嚴重,等到漫長的塵埃期結束,中樞電腦已經在地球活動災難期間喪失了對繁衍體的知識灌輸能力。除了最大限度增加人類數量,我們什麽也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