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受氣(第2/2頁)

但這至少說明,大家還是有這個能力消費的。說明了大家的收入是在節節增長的,也說明了大家對於未來是看好的。

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底氣,老百姓們才敢放心大膽地將自己掙來的錢花銷掉。因為他們確信,自己還能掙到更多的錢。

這是一個好事情。

而外地口音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這說明各地的交流正在進一步地促進。李澤最喜歡的就是扮成一個好奇寶寶然後去找這些外地來的人交流他們對本地的看法。

總體來產,評價還是趨向於正面的。

對於官員的評價,對於朝廷政策的評價,甚至對於皇帝的評價。

李澤很得意地發現,這些人對於官員的評價是較為嚴苛的,對於朝廷政策的評價則是有褒有貶,而對於他這個皇帝,則是清一色的好評。

在老百姓的嘴裏,他李澤是有史以來最為聖明的君主,即便是堯舜也得往邊上讓一讓,可他挪挪位置。

近者畏,遠者敬。

高興之余,李澤當然也清楚,這是因為普通的老百姓距離自己太遠了,並不了解自己。像自己的近臣們,就更清楚自己身上的種種缺點,而他們的批評也是毫不客氣的。所以很多時候,李澤會被自己身邊的大臣們氣得連飯都吃不下去,但還是得繃著臉皮強顏歡笑與他們討論種種政策的利弊。

雖然是皇帝,但永遠也不可能真按著自己的喜好行事。

就要這一次的黔州談判,李澤更想按著以往的方式快刀斬亂麻。但左右竟然全都是一片反對之聲。便是軍隊,也在這件事情之上沉默不語。

軍隊是最喜歡戰功的,但對於黔中,他們是深悉其中的難度的。一個湘西,便絆住了第三兵團近一半兵力兩年的時間,花費了無數金錢,犧牲了無數的性命才完成,而一個更大的黔州,會付出多大的代價,大家都是心中有數的。

能和平接受,然後再慢慢地改造,需要的時間更長,但更能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如今對於南方聯盟,朝廷眾臣的共識主是益州最後肯定是要打,嶺南肯定是要打,但其它地方,能不打,則不打。

大家都想把錢用在地方的治理之上,用在民生的發展之上。而這,卻是更能讓這些官員收獲得百姓的贊揚和擁護的。

如今的大唐,在政策之上的討論是越來越開放了。薛平這家夥回來之後,做了一個議政,沒有多少實權,但給李澤造惡心,這家夥還是那過去那樣樂此不疲。他甚至向皇帝特別申請在長安另辦了一家報紙,主版都是些風花雪月吟討弄賦的文學內容,但副版之上卻也發行一些諷評時政的文章,但更重要的是,他們似乎成了監督官員行為的一個編外監察員。像監察委員會對於一些官員的個人私德方面並不太關注,只會記錄而不會上報,除非是要秋後算賬。但他們就不一樣了,那個官員去喝了花酒,那個官員又進了青樓,只要被他們逮著,馬上就會見諸報端。

幾乎沒有他們不敢譏刺的官員。便連徐想因為浙江的一些老朋友到長安請他去了一趟竹軒,一頓酒飯連帶歌舞花銷去了幾百個銀元,都被公布在了報紙之上。

這些行為弄得好些朝中大員們怒氣填膺,想要關閉了這家報館,但最後,終究是不了了之。因為皇帝不許。

這份報紙的受眾,都是大唐有身份有學識的那一批人,你給他們一個公開發泄的渠道,或許還是一件好事,不然他們一直憋在心裏,不知道要憋出什麽大招來呢!罵出來了,心裏不就痛快舒服了嗎?

罵你一頓你又不會少一塊肉。

只要他不造謠生事那就行了。

他真敢造謠生事,你去告他不就得了,要他們賠錢,賠得他們傾家蕩產都行。

當然,你要是真做錯了事情被他們逮著了,那是你活該。

誰讓你持身不嚴,做來不謹呢!

這便是李澤對那些官員們說的話。

更重要的是,李澤很清楚,薛平控制著這家報館是讓他放心的。別看薛平生平最喜歡與李澤作對,但他卻是真正地關心這個帝國,而且希望他李澤萬萬年的。他把薛平弄回來,擺在這個一個位置之上,不就是希望薛平能時不時地找找自己的麻煩,讓自己不至於忘乎所以嗎?

找別的人,誰敢做?

那就沒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