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昔人不再

時隔多年,李澤再一次見到了當年河東的風雲人物,薛氏家族的族長薛均。

當年那個意見風發,攪動整個河東以對抗李澤並吞的富態的中年人,如今已是身形削瘦,頭發花白,整個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大上了許多。

河東集團,是當年李澤最為頭痛的一股對抗他的勢力。

一來是因為河東兵馬算是高駢的嫡系,而高駢作為過去大唐最後的柱石,一直都備受尊敬,連帶著河東兵馬,也都受世人稱頌,讓李澤投鼠忌器。

二來河東富庶,雖然財富集中在一小部人手中,但他們的的確確,還算是人強馬壯。

武力吞並是最為不劃算的,分化瓦解才是最佳的辦法。

李澤想破了腦袋,歷經數年,才終於一點一滴地瓦解了這個龐大的集團,將河東納入到了自己的麾下。

如今,韓琦已經徹底與過去劃清了界線,而他之前,李存忠便已經向李澤表達了效忠之意,至於在薛氏、司馬氏一去吐蕃一去西域之後,以柳氏為首的河東大家們,更是選擇了直接向李澤屈膝。

在交出了手中幾乎所有的土地之後,這些大家用手中充裕的資金,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商潮之中,而李澤,也信守了承諾,沒有給他們下任何的絆子,這幾年來,柳氏等原本的老牌家族,卻是舊貌換新顏,從大地主搖身一變,成為了大豪商。財力較之過去,有增無減。

而為了向李澤表達自己的誠意,這些人也花費了無數的金錢,在武邑、鎮州等地大力投資交通、教育、醫館這些公共事業,反而是在自己的老家河東,這些人顯得格外吝嗇,投入的資金少得可憐。

這也是他們的聰明之處。

在武邑這樣的地方投資,他們會贏得偌大的聲名而不會有其它的被人猜忌的隱患,因為武邑是李澤統治的核心和大本營。但在河東,如果他們敢這樣做,只怕當地官員就要疑心他們又在邀買人心,意圖不軌了。

現在李澤到了長安,柳氏等家族又緊追著他的步伐到了長安,準備在長安大幹一場的基礎之上,也繼續在這些公共事業之上進行大筆投資。

他們已經嘗到了甜頭。

原本這些投資只不過是為了向李澤買好,初始之時,這些事業也的確一直處在虧損狀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原本作為家族事業添頭的東西,居然慢慢地煥發了生機,開始成為了穩定的收入來源。雖然不是暴利,但卻後勁極強,而且風險極小。

更重要的是,他們利用這些產業,將自己與李澤的政權綁得越來越緊,在李澤進攻長安之時,柳氏等數家,再一次獲得了他們曾經被剝奪的爵位,便是李澤對他們的獎賞。

而這一次的重新被封爵,也意味著經過這麽些年的努力,他們這些人,終於再一次地重回到了大唐的主流社會之中。

相比之下,薛氏就慘了一點,比起被流放到西域的司馬氏更加的不如。

現在的西域絕大部分已經被大唐重新控制在了手中,司馬氏在這裏也站住了腳跟,如今西域正在薛平的主持之下進行改土歸流,司馬氏一族,也開始在西域重新進入到了政壇,雖然只是一些地方的基層官吏,但時日一久,指不定就再能出現一個大人物。司馬氏進入西域,大力參與到李澤提倡的重建絲綢之路的商業活動中去,也是賺得盆滿缽滿。

而受到柳氏等人成功的啟發,司馬氏賺了錢之後,也是大力地向當地官府捐錢捐物,不計代價地參與到當地的公共建設之中,名聲卻也是一天比一天大。

而吐蕃的薛氏,就沒有這麽好運了。

吐蕃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與大唐的關系也很奇怪。吐火羅視大唐為仇敵,德裏赤南卻將大唐引為奧援,現在又多了另一股勢力,那就是揭杆而起的吐蕃農奴。

轟轟烈烈的吐蕃農奴起義在持續了兩年之後,已經由最開始的勢不可擋,進入到了困難期。不管是吐火羅也好,還是德裏赤南也罷,對於農奴起義,都是毫不猶豫地進行殘酷的鎮壓,有時候在面對農奴的時候,這兩股勢不兩立的勢力,還會聯合起來一起向農奴發動進攻。

現在的吐蕃,社會秩序是混亂的,經濟凋蔽,民不聊生,烽煙處處,強盜遍地。

薛氏身處這樣的一個環境之中,處境自然格外艱難。

當然,所謂的艱難,也只是相對河東當年的另外一些大家相比而言。將自己的大本營安在拉薩,緊緊跟隨著德裏赤南,將自己作為德裏赤南與大唐聯結的中樞的薛氏,在吐蕃如今也是頗有名氣。

看著這位不是故人的故人,李澤也顯得頗為唏噓。當年的恩怨,隨著如今李澤的大局鼎定,一切皆在掌握之中,也是隨風而去。如今對方在吐蕃努力經營,卻也是為了大唐未來的謀劃,薛氏也算是盡心盡力了。也算是為國家,為民族在貢獻著自己一分力量的薛氏,李澤早就沒有了任何芥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