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7章 前奏

崔大郎在塢堡的頂上放了一張躺椅。就放在堡頂的強弩邊上,這是軍隊淘汰下來的一種強弩,一次能發射三枚強弩。這樣的強弩,在塢堡頂上有兩台,是塢堡之內最具有威脅性的攻擊性武器。

邊境之上的緊張氣氛已經持續有一段時間了,這一片區域內所有的老百姓都已經撤走,剩下的自願留下來的有過軍隊經歷的人,也都撤到了塢堡之內。

願意留下來的人很多,但這個塢堡,最多只能容納一百五十人。剩下的,都必須要離開。崔大郎因為在是一名軍人的時候,曾經當過哨官,所以理所當然地成為這座塢堡的指揮官。

留下來的危險,這裏的每一個人都很清楚。死亡的概率,遠遠要超過生存下來的機率,因為他們將真正地成為大海之中的孤島。沒有人知道他們能堅守多長時間。但這些人,仍然選擇留了下來。

留在塢堡裏的人有兩個特點。

第一個,是從內地移民而來的人。這些人基本上屬於一個大家庭,在內地他們還有其它的兄弟子侄,為了擴充家業,他們從大家族中分出來到邊境之上開拓。對於這樣的一些人,朝廷承諾,他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將在戰後,仍然由他們的家人繼承,如果他們戰死了的話。當然,如果英勇戰死,他們的家人還將得到一份豐厚的補償。這份補償,遠遠地超過了朝廷對戰死士兵的撫恤。

第二種人,是剛剛內附朝廷的那些夷人。這些人獲得大唐戶籍還不久,整個家庭還處於一個赤貧的狀態之下,這些人自願留下來,他們的家人,立即便會獲得豐厚的一筆銀錢以及戰後補償給他們家庭的一百畝良田。

事實求是的講,就是用一條人命來換取這些財富。

對於很多富裕的家庭來講,自然是不願的,但對於這些人來說,卻是一個快速改變家庭命運的途徑。

與這裏大部分人不一樣的是,崔大郎雖然也很喜歡這些補償,但促使他留下來的,更多的是他覺得自己有一份保衛現在的大唐的責任。

他是易州人,以前,他家處於赤貧的狀態之中。他與兄弟二郎,包括他們的父母,都是地主的佃戶,一年拼死拼活,活得比牛馬還不如,到了年末,卻仍然發現自己一無所有,連填飽肚子都是一種奢望。

像他們這樣的家庭,是最怕生病的。因為生病,就意味著他們連這樣勉強活下去的希望也沒有了。

但當真是怕什麽來什麽。崔大的父親,因為勞累過度而倒下了,在一家人陷入絕望的時候,天上掉下了救星。一個叫做義興社的組織找上了崔大郎。那時的崔大郎,以為這是一個什麽黑幫組織,但為了救父親,他仍然義無反顧地加入了進去。

然後,他的人生,就此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崔大郎跟隨著義興社開始了在易州的秘密活動,直到徹底推翻了節度使王灃的統治,將易州歸入到了武威節度使,現在的大唐宰相李澤的統治之下。

那個時候,三十歲出頭的崔大郎又加入到了軍隊之中。

也就是那一年,他終於找到了老婆。

幾年南征北戰,許多與崔大郎有過相同經歷的人,倒在了戰場之上,他卻幸運的活了下來,並且做到了哨官。

不過他加入軍隊的時候,年紀終是大了一些。當新的兵役制度出來之後,崔大郎因為年齡的關系,不得不就此退出軍隊。

而這幾年,他的家庭也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父母終於不用再辛苦的勞作了,只需要在家裏養養雞鴨,種種菜園子就好。他們家裏有了一百多畝上好的土地。二郎也娶了妻,整個崔家開枝散葉,第三代都有了四個。

也就是這個時候,朝廷又發出了拓邊令。

崔大郎將易州的家業,都給了二郎,然後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到了平州。在這裏短短的幾年時間裏,他又擁有了比在易州之時更大的家業。

但是,張仲武又要來了。

這讓崔大郎很憤怒。

作為一名長期生活在邊關的人,而且是一名義興社員,還是曾經的一名軍人,他對於對面的那些人是很關注的。相比起遼王統治下的百姓,崔大郎覺得自己簡直太幸福了。

他可不想再回到過去的那種朝不保夕的日子裏。

同樣的,他也不想自己的同胞活在那種日子裏。

作為一名義興社員,長年在義興社的教育之下,不知不覺之間,崔大郎已經滋生出了一種匡扶天下的志向,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為生民,開太平的理念已經深深地紮根在他的心中。

雖然他退役了,成為了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但義興社社員的身份,卻一直伴隨著他。即便是在這樣的邊地,義興社仍然是朝廷統治邊地的一個最有力的武器。每一個月,所有的義興社員們都會舉行一次集會,由上面派來的人組織他們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