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86章 夾帶無數私貨的合作協議

張仲武現在的日子的確過得很艱難。

正如李澤所說的那樣,營州、遼州,沈州這些地方的確是地域廣闊,但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人丁稀少,特別是能讓張仲武放心的本族人太少。想要控制如此大的一個區域,對於現在的張仲武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難題。

如果說以前的張仲武在那些雜胡,野人等心目之中是不可戰勝的戰神,是殺神一般的屠夫,但在他一再敗於李澤之手,軍事實力大損之余,這種恐懼已經大幅度地下降了。

原來張仲武也並不是不能戰勝的。

當這種情緒一旦滋生之後,便自然而然地漫延開去,那片土地上的人便不再甘於被張仲武盤剝,壓榨,反抗此起彼伏。

遼闊的區域給了反抗者騰挪空間,而張仲武的兵力卻是已經顯現出極大的不足了。強迫以坎巖為首的那些人到平州邊境落戶,本身就是一種羈索之策,但最終又被李澤一掃而空。順帶著連鄧景山也倒了大黴。

現在張仲武的軍隊,已經只能扼守一些重要的戰略要地以及大城市了,其它區域只能聽之任之,而在同一時間,他們又必須在高句麗還保持著一支強大的軍隊,因為高句麗現在是他們最穩定的軍費,糧餉的穩定來源了。

即便是這一處地方,也不那麽穩定了。

高句麗王與檀道濟並不是蠢貨,相反,他們亦都是一時人傑,這幾年下來,他們兩相打得死去活來,卻是白白地讓張仲武從其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他們是愈來愈窮了,而盤桓一下,最終從高句麗拿到最多好處的卻是張仲武。

這兩家,目前已經有了攜手言和的意思。

張仲武是不可能放棄高句麗的,他只能在這裏保持著強大的軍事壓力。

這裏駐紮了太多的他的軍隊,在其它地方,自然就不夠了。

沒奈何之下,張仲武只能改弦易轍。

在張仲文,宋煜等一眾人的建議之下,張仲武開始抄襲李澤的政策了。

首先第一步,就是大量的職業軍隊重新轉變為了府兵。這些人在大城市以及一些重要的戰略據點附近落戶,平時耕種,戰時為兵,只不過他們是不繳納稅賦的,當然,他們也需要自己準備兵器,盔甲,戰馬。

讓這些人去自己養活自己,而張仲武付出的只是一些無人耕種的土地。

但這些人不繳納稅賦,那些留下來的常備軍,官吏還是要人養活的,政府機構的運轉是需要銀錢的,那麽,歸化那些胡人,野人便是當務之急。

政策實施半年多來,效果還是很明顯的,但問題也是多多。

他們缺乏流動資金。

他們缺少合適的農具。

他們缺少絕大部分的日常用品。

而這些,現在只能從李澤這裏獲取。

李澤自然是不會介入具體的談判,與張仲文一夕長談,劃定了大致的框架之後,剩下的,便是具體的辦事人員來談了。

李澤與張仲文只談了兩點。

第一點就是張仲武所屬,要重新立起大唐的旗幟,張仲武需要鎮州朝廷上表稱臣,鎮州朝廷則會許以張仲武郡王身份鎮守東北之地。

第二點,雙方劃定建昌為雙方通商口岸,雙方不得在建昌駐兵,建昌周邊五十裏之內為安全區,在建昌,雙方各自設立政府機構,協商管理雙方的通商事宜。

對此,張仲文並沒有多少抵觸心理。畢竟,這只是一個名份問題而已,李澤要的是張仲武名義之上的歸順,而張仲武得到的則是他現在急需要的資金,物資以及穩定。

只要張仲武重新歸於朝廷治下,那李澤就再也沒有理由對著張仲武大打出手,現在的張仲武,穩實是禁不住再一次的失敗了。對於張仲文來說,將來如果己方實力再一次強大起來,扯下那面旗幟也算不了什麽大事。當然,如果在將來,李澤的實力遠超己方,己方根本就沒有反抗的余地,那麽,也就啥也不用說了。

總之是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將來的事情,誰說得準呢!

對於李澤來說,他現在不想陷入到東北那個泥沼裏去,或者他現在不顧一切地向東北進軍,也能將張仲武打敗,但卻不大可能將對手徹底覆滅,背靠著高句麗的張仲武還有著廣闊的戰略空間,真陷入到這個泥沼之中,不知啥時候才能真正拿下對手。更重要的是,拿下了這一塊地方有什麽作用?

那塊地方對於現在的李澤來說,只能是一個巨大的負擔。想要徹底把這個地方拿下並成為帝國的有益的一部分,無益需要龐大的人力和物力,而這些,是現在的李澤根本不具備的。

倒不如先讓張仲武去經營著。

不管怎麽說,張仲武這個軍事實體的主體,仍然是唐人,他們在這片土地之上實施的仍然是唐法。經營,同化這塊地方,放在整個唐人的利益之上來看,仍然是極其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