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雲中

1276年,10月10日,元國,大同府。

目極煙沙草帶霜,天寒歲暮景蒼茫。

坑頭熾炭燒黃鼠,馬上彎弓射白狼。

上將親平西突厥,前軍近斬左賢王。

邊城無事烽塵靜,坐聽鳴笳送夕陽。

——明·於謙。

黃河自青藏高原而來,在中遊形成了一個“幾”字形,而這個幾字和太行山夾出了一片地形封閉的地域,也就是後世的山西省、現在元國的河東山西道。

(注:元朝的行政區劃足足有行省、道、路、府、州、縣六級,太厲害了)

山西之地群山環抱,人口大多生活在山間的小塊盆地之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正中的太原盆地,耕地面積最大、水資源相對充足,有最多的人口,也是自古以來的晉地重鎮。

太原以北是忻州盆地,忻州盆地之北有一雄壯的大山橫亙東西、阻隔南北,即雁門山-恒山山脈,雁門山上便有天下聞名的雁門關。

出了雁門關再往北,又是一塊盆地,內有朔州、大同兩座重要城池。這塊盆地面積同樣不大,但就沒南邊那幾塊盆地那般封閉了,與北邊草原有諸多山口可以交通。

因此,歷史上此地經常被草原民族襲擾乃至占據,石敬瑭獻燕雲十六州於遼朝,其中那個“雲”指的是雲州,也就是後來遼朝所設的西京大同。

此後大同又歷經金、元兩朝,一直都有濃厚的草原氣息——

直到現在!

“砰……砰砰……砰!”

大同城東北的聚落關前,兩國軍隊正在對峙著。

聚落關是大同府眾多關隘中較大的一處,位於一處山道的南方盡頭,地形狹窄。雙方在關前正面相逢,也用不了什麽奇謀,就是常規的步兵在前列陣,騎兵在旁待命,一部分輕騎在兩軍陣前的空地上不斷交著手。

不過,戰局很快出現了一面倒的趨勢,元軍輕騎被數量少得多的華夏鐵騎驅逐了回來。雙方會面之時,夏騎往往只是一舉手,元騎便落馬身隕。到後面,元騎甚至不敢離敵人太近——對面騎的可是青島駿馬,稍近點就被黏住甩不開了。

元軍陣中,大同行軍萬戶安琬見己方敗退,面不改色——這幾年來他駐守大同,與東海軍多有交手,早就輸習慣了。

他看著對面熟悉的軍服和陌生的“華夏”旗號,喃喃道:“夏國初立,這是要拿人祭旗麽?”

兩年前元軍燕京大敗,東海軍出關占據上谷之地,大同一帶的元人一度人心惶惶——上谷與大同之間雖然有山脈阻隔,但可通行的山口也不少,可謂處處漏風,一旦兇惡的東海人打過來,可怎麽抵擋啊?當時駐守大同的安琬就壓力山大,翻出家傳的武學,拼命練起了兵,加固城防關隘,甚至還打算修長城防備,好一通忙活。

不過後來他們擔心的事一直沒有發生。

這兩年來,東海軍雖然在草原上大舉出擊,但並沒有對西邊的大同動手。上谷郡的守軍基本上呆在山谷間一動不動,只要你不去惹他們,他們也不會過來找你麻煩,所以安琬守起來很安穩。他自然希望這樣的安穩一直延續下去,但是今年十月風雲突變,東海國稱朝建制,搖身一變成了華夏國,然後夏軍就這麽打過來了!

三日前,夏軍自上谷郡西側的懷安縣出發,向南翻越山嶺,進入了元國控制區。他們以雷霆之勢攻占了大同東北的天成、白登二縣,然後繼續向西南進軍,逼近大同城東的聚落關(後世巨樂鄉附近)。

聚落關以北是山谷地帶,尚有險可守,而過了聚落關就是大同所在的平原地帶,華夏鐵騎就更能縱橫捭闔了(怎麽角色反了)。所以安琬不得不硬著頭皮,在聚落關前迎戰夏軍。

他再次看向對面的夏軍,他們正面還是松散的步兵陣線,兩旁是待命的可怕騎兵,不過並未見到火炮,或許是他們認為沒炮也夠了。

他提起了一些精神,道:“夏軍托大,沒帶大炮,我們據險固守,只要——”

“轟轟……!”

就在這時,一連串的炮聲傳來,而在聲音傳來之前,天上就爆開了一長串的焰火,然後元軍陣地上就發出了一片哀嚎!

安琬一把站了起來,震驚道:“還能從陣後開炮的??!”

東北方,夏軍的第一重型旅完全展開,兩個步兵營前壓,兩個快反營伺機而動,而後方重火力營的十八門15式丙炮口高高上揚,將炮彈不間斷地投送出去。

得益於強化過的炮架,15式丙最大能夠將射角提高到45度進行發射。這不但將最大射程延伸到了五公裏的水平,還能夠打出更彎曲的彈道,可以越過友軍頭頂開炮,沒必要非得部署到第一線打直射,使得炮兵有了更大的部署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