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運馬船

1266年,6月24日,東海市,闊馬造船廠。

闊馬造船廠是當初東海商社設立的第一處造船產業區,直到如今也是最大的一處,集中了大量人手和機械,生產忙碌異常。今日,海洋部的梁恩和鄭林正在三號船塢上,視察一艘剛建成不久的烈焰級的舾裝工作。

經過幾年的試用,烈焰級已經證明了自己是一款優良的艦船,非常符合當初設定的戰商兩用的定位,既有強悍的戰鬥力,同時又有優異的運輸性能——後者體現得特別顯著,畢竟這種級別的艦船在海上沒有什麽像樣的對手,實際上海貿才是它的主要用途。

雖然烈焰級為了作戰,開了一層炮甲板,理論上會削弱運貨能力,但是實踐中發現,這並不是缺點,反而是優點——炮甲板不但可以裝炮,還可以裝人,只要加上隔板,一個炮位就是一個3.5x3x2的標準帶窗隔間,比後世火車臥鋪車廂還寬敞些,以當下一般勞動人民的耐受能力,最多可以塞進去五張三層床用作客運用途。一間裝上15人,一層炮甲板就能裝300人乃至更多,即使不這麽擠,也可以輕松運上二百人。當然,傳統的封閉船艙也可以運這麽多,但是那樣的環境下,極易滋生傳染病導致大量減員,而改裝後的炮甲板則保證了充足的空氣流通和光照,可以更好地保持乘員健康,實現有效客運。

傳統的遠洋海貿沒多大客運需求,所以這個額外的運輸能力並沒有什麽卵用,但對於東海人來說,偏偏還真是很有用的。他們南下的時候,會捎上一批移民運往南洋,然後到了大食往回走的時候,又會買上一批良馬帶回來,這時候把隔間裏面的床拆掉,就是一間不錯的馬舍了。床本身其實也是一種商品,在南洋在西洋都有不錯的銷路,總之是一點也不浪費。

至於擠占了火炮位置的問題,也根本不是問題。在沒有武力威脅情況下,遠洋貿易不會配齊船員,本來也操作不了那麽多炮,有露天甲板上的幾門防防身就夠用了。

所以,至少在遠洋貿易路線上,烈焰級就是最適用的船只。不需要星火級,烈焰級自己的機動性已經足夠好。不需要順風級,烈焰級噸位更大、適航性更好,雖然成本要高不少,但相對於海貿利潤來說不算什麽,而且考慮到適航性和抗風險能力,真實成本可能更低。海洋部對它的需求越來越大,但受限於產能,這個需求總是得不到滿足。

還好,從65年開始,闊馬造船廠和遠洋船分廠已經形成了同時開工五艘烈焰級的生產能力。其中本廠三條產線,主要生產標準版(同時也是性價比最高)的600t級,遠洋廠兩條,生產的是噸位更大的版本。隨著遼東木材供應量的提升,這個產能還會逐漸加大。預計從今年開始,烈焰級會像餃子一樣不斷下水。

“這是第15艦了吧,想想還是挺快的啊。”

鄭林扒在天橋的欄杆上,看著下面的工人們將各式家具裝進這艘已經塗好了漆的烈焰級裏。黑灰色柏油漆的船殼,標志著它並非海軍序列的艦船,而是龍牙都護府的財產。

考慮到西洋和南洋的戰略地位越來越重要,而本土與那邊遠隔重洋難以及時反應,所以今年東海全體大會決定設立“龍牙都護府”和“西洋公司”兩個機構。前者是一個軍政機構,用於管理龍牙半島及周邊區域的人口、土地、擴張等事務;而後者是一個商業組織,用於主導在西洋區域的貿易、探索、殖民等事務。話雖如此,但實際上在那天高皇帝遠的地方,行政機構和商業組織也沒多大區別,都是在海外為東海商社獲取利益和擴張影響力的機構。兩者只是大致劃了一下地盤,還有不少重疊的地方,事實上也存在一定的競爭,這也是大會刻意為之。

梁恩搖搖頭說道:“建造序列是第15艘,但是正式編號才到13呢,這艘還不是第13,而是A2,龍牙的‘關稅同盟’號,猴版船。”

呃,為了兩個海外機構行事方便,管委會給他們劃撥了一批人員和船只過去,兩家還各分到了一艘烈焰級作為旗艦。與遠洋海軍序列采用傳統中文意象的命名風格截然不同,這兩艘船的名字充滿了霸權主義的味道——劃歸西洋公司的是去年底下水的A1“自由貿易”號,而歸屬於龍牙都護府的就是這艘在建的A2“關稅同盟”號了。

隨著設計能力的進步和對生產速度的要求,最新一批烈焰級的設計和工藝有所簡化。這艘“關稅同盟”號便是如此,只有最關鍵部位才用了多年陰幹的柞木,其余不太重要的承力部位都是烘幹柞木(實際上,差距也並不很大),剩下的木材基本都是廉價木料,裝飾也能省就省。更明顯的是,烈焰級在水線處最寬,往上逐漸收窄,原版中的這個弧度是平滑過渡的,這意味著要把木料烘烤後再進行彎曲,需要耗費不少工時。簡化版為了節省,直接使用了兩道直板進行拼接,水線附近的一段,是簡單粗暴的略微外漂的直板,而炮甲板附近的一段,同樣是簡單粗暴的內收的直板,形成了兩道呈大鈍角相交的平面……但是別說,這麽一改,反而多了點淩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