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上街(第2/2頁)

小廝笑容更盛,讓出道來,王喜指使著兩頂青綢小轎進了門。

常珂發現這是個青石天井,墻邊種著一排湘妃竹,正面三間的敞廳,四季平安的紅漆槅扇四敞,中堂上掛著幅步步高升圖,兩旁紅漆太師椅靠背上鑲著雲母石,像個豪門大戶會客的廳堂。

偏偏這裏是個裁縫鋪子。

常珂坐在太師椅上,端著青花瓷的茶盅,品著今年明前的龍井,看著七、八個年輕婦人向她們展示今年最新的杭綢料子。

旁邊還有一個三旬婦人眉眼彎彎,笑容溫柔和善又得體地給她們介紹:“聽說您最喜歡用松江的細布做貼身衣服,我就鬥膽給您選了這幾種面料,穿著沒尋常的杭綢柔軟,卻比細布更透氣,您摸摸看。”

這些都是王嬤嬤上門和她約時間的時候她問的。

王晞沒有摸,是白芷上前摸的面料,還和那婦人道:“這是誰家新出的面料嗎?”

那婦人和善地笑道:“是湖州馮記新出的,用北邊的柞蠶絲和南邊的桑蠶絲混紡的。雖說不夠軟,卻很透氣。我想著說不定小姐會喜歡。”

王晞聽著來了興致,道:“拿過來我看看。”

那婦人就將面料拿到了王晞面前。

王晞摸了摸,笑道:“這面料是不是比較便宜?”

柞蠶絲肯定不如桑蠶絲價格高,但做生意肯定不能這麽說。

那婦人笑眯眯地道:“馮記一開始是沒那麽多桑樹林,後來發現柞蠶絲和桑蠶絲各有各的優點,就想著能不能揚長避短。這不,就生產出這種混紡的面料來了。我們家是江南最好的裁縫鋪之一,他們家就送了一些過來給我們看看。我想著小姐的喜好,就第一個拿出來給您看了。”

這是比純粹的桑蠶絲成本低,卻想要賣出比桑蠶絲更高的價格來。

王晞不由笑道:“馮記如今誰當家呢?”

那婦人一聽就知道這是個內行,不敢唬弄眼前這個看上去嬌滴滴像個不諳世事的大主顧,忙笑道:“他們家四爺當家。”

“新人新氣象。”王晞點頭,“這法子還挺不錯的。”又問那婦人,“訂得多嗎?”

那婦人猶豫了片刻,見王晞笑盈盈地望著她,仿若只是好奇,卻令這婦人忍不住心裏打鼓,最後還是老實地道:“夏衫賣得尤其好。”

“倒也是個人才!”王晞笑道,問常珂,“你有看中的面料嗎?”

常珂看了王晞一會兒,這才眨著眼睛指了其中兩種她覺得不錯的面料,道:“你覺得怎麽樣?”

王晞就讓人拿過來仔細地瞧了瞧。

常珂和她耳語:“你怎麽什麽都知道?”

王晞不以為意地道:“我們家全是做生意的,這點小伎倆,我從小就知道啊。”

難道這也有家學淵源一說?

常珂搔頭,想著這面料既然便宜,可以多做兩件。

兩人定好了面料,又去看款式。

既然是在家中日常穿用,那就怎樣舒服怎樣來。

兩人又看中了同樣的款式。

或者是因為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你說這個顏色好看,我就能說出這個做什麽好,兩人做衣服的興致越發地高漲,不僅定了衣裙,還定了鞋襪、帕子、扇套等小物件。

一擡眼,居然已到了下午。

或者是因為期間一直在吃點心,她們沒用午膳也沒有覺得餓。

鋪子裏的人忙招呼她們用膳,還道:“端午節快到了,我們鋪子請了大覺寺的朝雲師傅幫著調了香囊,專門送給像您這樣的貴客的,我去拿幾個來,您挑挑看喜歡什麽味道的?等會兒讓丫鬟們帶回去。”

常珂意外地挑了挑眉。

大覺寺的朝雲師傅這幾年被權貴之家推祟,號稱是京城調香第一人,這鋪子居然能拿到他調的香囊不說,還當成贈送之物送給來做衣服的人,這衣服的手藝費得多少錢啊!

王晞不喜歡在外面吃東西。

覺得碗筷什麽的都是別人用過的。

她問常珂餓不餓,商量她:“要不我們還是回去用膳吧?”

常珂覺得難得出來一趟,身邊還沒有長輩跟著,難得自由自在,在外面吃飯太不劃算了,她狡黠地笑,道:“我帶你去吃燒餅吧?熱呼呼剛出爐的燒餅,我還是小時候和三堂兄他們出來的時候吃過,那味道,我一直沒忘。”

王晞兩眼發光。

鋪子裏拿了香囊給她挑的時候,她雖覺得不錯,但也沒有驚艷的感覺,也就隨意挑了幾個讓紅綢帶回去:“你們要是也覺得一般,就送給府裏的丫鬟婆子。”

常珂卻覺得好聞,笑道:“你也太挑了,我覺得這香囊挺好聞的。”‘

王晞聽她這麽說,想起一件事來,興、致、勃勃地道:“要是這香你都覺得好,等會我們買了燒餅,我帶你去個地方——他們家調的香,你保證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