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戰前準備

自從滅東突厥之後,大唐還從未有過,舉全國之力,伐一國的舉動。周邊的國家,也沒有一個國家值得大唐這樣做。但是高句麗,卻毫無爭議地,有這個資格。甚至滿朝文武謀劃了多年,時至今日即將發兵,都沒有特別大的信心能夠成功。

事實上,朝中對此時向高句麗用兵,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官員是持有反對意見或者消極態度的。當年以隋朝國力之強,攻打高句麗仍然鎩羽而歸。李唐才建國多少年,休養生息的政策都還沒有貫徹下去,國力的懸殊就更別提了。

就拿最重要的人口和耕地來說,隋文帝初登基時全國人口在籍四百萬戶,到了隋煬帝登基時已達八百九十萬戶,以一戶六口計,全國人口不下五千萬,而在李世民登基的時候,全國算上隱戶黑戶也不過三百萬戶,兩千多萬人。耕地更加是天壤之別,隋文帝開皇九年,全國統計,已墾田地一千九百萬頃,到了隋煬帝大業中期已墾田地五千萬頃。而到了李世民登基的時候,全國已失的耕地,就達到了兩千三百萬頃,也就是說,在全國的範圍內,有一半的耕地是沒人耕種,閑置狀態。

古代和現代的不同是,耕地如果荒廢了多年,變沒辦法再耕種,得重新完成一邊墾荒。這,恰恰是相當耗費體力的。

當然,這個數字也不見得十分準確。因為仔細研究,隋文帝建國到隋煬帝登基也不過十來年,十來年人口達到翻倍,就是母豬也生不出來這麽多,很明顯是荒謬的。那這個數字是怎麽回事呢?魏征給出了一個說法,隋朝前面是南北朝,那個時候人們流離失所,人口統計困難。而隋朝正式建立後,國家大一統,各地官員們對百姓進行徹底的調查,這主要是為了收稅,人頭稅。為了配合隋煬帝的橫征暴斂,巧立名目加稅,各地又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虛報,所以在隋煬帝在位的時期,人口達到了恐怖的五千萬。

但實際上,可能沒有那麽多。

而到了李世民剛登基的時候,官方統計的戶籍是二百萬戶,實際約為三百萬戶,兩千多萬人。打了十多年的仗,死了小一半的人,這個比例相對是合理的。

而李世民為了避免重蹈隋煬帝的覆轍,在剛登基的時候,明知有隱戶,卻也沒有進行人口普查。這也是歷朝進行休養生息,藏富於民的一手常規手段。真正進行的人口普查,是在李牧提出新政,廢除了人頭稅之後。以地收稅,而不是以人收稅,普查人口對民富就沒有了影響,李世民這才下旨,逐步在各地推行‘身份證’,這樣統計出來的數據,絕對是歷朝以來最準確的。

李牧提出的新政,巧妙之處就在於。解放了人口這條線的限制,從前有人頭稅的壓力,人口都是盡量虛報瞞報的,這樣對於其他要利用到人口的地方,就產生了很多的限制。比方說,需要募兵的時候,就會因為沒有掌握到具體人丁的數量,而導致效率極低。

而這次對高句麗作戰,李世民考慮到了種種前朝的弊端,又與李靖徹夜密談,綜合了所有目前擁有的條件。

首先,廢除了人頭稅之後,國家更準確地掌握了人口的情況。比方說,某地男丁相對多一些,哪些地方都是老弱病殘。哪些地方征兵會影響耕種,哪些地方土地貧乏正適合當兵吃糧,緩解地方壓力。

而且,除了現有的府兵之外,大唐在逐漸推行募兵制。這樣可以有針對性的,在兵源優良的地區多招募士卒。戰鬥力的提升和保證,都會得到優化。

在軍事方面,李世民也是經過了仔細斟酌的。為了避免出現東西不顧的情況,李世民做了通盤的考量。西南的吐蕃內訌剛剛結束,自顧不暇,短期內是不可能犯邊的。而西北的西突厥,在李牧的斡旋之下,與大唐結成了兄弟之盟,並且,內務府用大量的絲綢之路上的訂單,把西突厥綁架了起來。如果西突厥想要過得富足,他們必須得支持大唐的絲綢之路,否則他們就得重新過上顛沛流離朝不保夕,像流寇土匪一樣的生活。泥孰是大唐文化的堅定支持者,有泥孰在的時候,西北應該也不會出問題。

但是突厥人並不是很準成,所以李世民這次沒有調定襄都護府的兵馬去打高句麗,讓李孝恭這個宗室大將坐鎮西北,他才能真正的安枕無憂。

唯一西邊的隱患吐谷渾,去歲也以摧枯拉朽之勢滅掉了。

至此,打高句麗就只剩下了一個顧慮,那便是北邊的突厥殘部和薛延陀,但李牧用了一手內遷,提前引爆了突厥殘部的矛盾。在李績,李孝恭的虎視眈眈之下,阿史那思摩完成了突厥殘部的內部清理,雖然這樣也壯大了薛延陀。但是一個團結一心的東突厥部族,戰鬥力還是有保障的,李世民對阿史那思摩施恩,送了不少糧草輜重,命他在河套地區建城,以防備薛延陀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