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石見銀礦(第2/3頁)

利兵衛決定不再勸了,他知道自己勸了也沒用。還是先跟在一休身邊,看看事情會怎麽發展,伺機而動吧。

“生命太短暫了,短暫到,哪怕窮盡一生,怕也無法看到整個天下的全貌,既如此,只好分秒必爭。功名利祿,都是過眼雲煙,能真正給後人留下點什麽,才是最重要的。”

利兵衛聽得稀裏糊塗的,懵道:“一休,你想給後人留下什麽?”

一休笑了笑,指了指自己的腦袋,道:“科學,說了你也不懂。我已經跟恩師說過,明天出發的時候,他會把島上的人,都帶去,但是到下一個補給點,就得下船。”

利兵衛感激涕零道:“這樣就已經很好了,能上岸就已經很好了。”

雖然上了岸,大家很可能還是一個死。但至少比在島上困死,餓死好吧?再說,這是大唐的艦隊,完全沒有義務去救他們。

……

李牧連夜讓石匠,準備好了石板,把刻好了字的石板,埋在了一處隱秘的地方。做完了這件事,便只剩下淡水的補給了。

其實不補給也沒什麽事兒,船隊預留的淡水,足夠所需的了。為了以防萬一麽,還是多準備一些,也方便空船在海上重力不夠,抵擋不了海浪。

李牧耽擱不起,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他要找到傳說中的石見銀礦。

為何說是傳說中的呢?因為李牧知道這個地方,聽過他的名聲,但是兩輩子,他都不知道這地方在哪兒。

這輩子就不必說了,他頭一次來倭國。而上輩子,他出生的時代,石見銀礦以及封山了。他也沒有親眼見識過,石見銀礦的輝煌。

可關於石見銀礦的傳說,他是聽過不少的。石見銀礦位於倭國本州島,島根縣。該礦床發現於十六世紀,是十七八世紀世界上代表性銀礦床之一,到石見銀礦上世紀20年代閉坑,開采了400多年,從日本戰國時代後期到江戶時代前期都是日最大的銀礦山。17世紀,這裏的銀產量占世界銀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儲量可見一斑。

石見銀礦最重要的特點便是,它非常容易開采。不需要什麽後世才有的化工手段,直接原始的熔煉手段即可。石見銀礦的巨大儲量,可以非常迅速地緩解,大唐卻銀的窘境。

如果李泰在會寧那邊也一切順利,會寧和石見銀礦就會成為一裏一外,遙相呼應的兩個巨大銀礦。這兩個大銀礦的儲量,足以支撐李牧籌謀已久的貨幣改革,讓大唐的流通貨幣,從銅變成銀。

但是兩輩子,他也沒去過根島縣,他找不到這個地方啊。他雖然能畫出來世界地圖,但是具體哪個地名在哪兒,他上哪兒知道去。而且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古今地名未必一樣,他就算是想打聽,也沒地方打聽去?難道逢人就問,聽說你們倭國有一個銀礦儲量不菲,你告訴我在哪兒,我去挖?

這顯然不合邏輯,但是大海無邊無垠,倭國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是狹長,又多是山地,想要找到卻也是難上加難。

更難的是,這玩意沒法說。白銀太敏感了,不管怎麽問,都顯得有些不懷好意。

李牧率領艦隊沿著本州島行進了十天,還是沒能找到與傳聞中相符合的地點,不由就有些煩躁了起來。而他行進的這十天,有一支龐大艦隊出現在本州島海岸的消息,已經都傳到了倭國所有權貴的耳朵裏。

其中自然包括蘇我蝦夷。

蘇我蝦夷不是傻子,利兵衛都能想到的事情,他當然也能想得到。如此龐大的艦隊,不可能是新羅或者百濟的,他們的國力,養不起這麽龐大的艦隊,倭國的鄰居,就只有這幾個國家,排除了兩個之後,剩下的一個,有沒有可能也都是它了。

這十天,謀士出入他的府邸,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意見。但蘇我蝦夷並不滿意,因為這些謀士的意見,無外乎兩種。一種叫做瞎眼,一種叫做跪舔。

瞎眼,顧名思義,就是只當自己眼睛瞎了,看不到大唐這麽龐大的艦隊在近海晃悠,你們愛幹嘛幹嘛,我只當不知道。跪舔,與之相反,主動接觸大唐艦隊,看他們有什麽需要,盡量滿足就是。

但是這兩個主意,都不是蘇我蝦夷想要的,他想出了一個他的謀士想都不敢想的解決辦法。

他想知道,大唐的艦隊此行的目的是什麽。然後根據他們的目的,設計一個陷阱,把這些唐人都弄死。唐人死了,這一支龐大的艦隊,可就是他蘇我蝦夷的了!

沒人比蘇我蝦夷更知道,在倭國,擁有這麽強大的艦隊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不可超越,如果有這強大的艦隊撐腰,蘇我氏至少可保三代無憂。

至於會引起大唐的報復?

蘇我蝦夷不在乎,他的膽子大的很,但他能混到今天的地步,也不光是靠膽子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