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過江龍

洛陽城發生任何新鮮的事情,也沒有人會意外,因為所有人都已經默認了,洛陽跟其他地方不一樣。作為一個交通樞紐城市,洛陽每天進來的外地人不知凡幾,有的時候,他們上一次來看到的,和這一次來看到的都不同。總有一些細小的變化,等著他們去適應。

起初,人們還覺得不方便,總是有些抱怨,洛陽的本地人還去解釋。但是後來,隨著這些改變帶來的好處,讓洛陽變得越來越好,洛陽人也趾高氣昂了起來,不再去解釋,只等你來適應。

旁人不覺得有什麽,但李牧卻心裏明白。

在他的前世,有一位老人,在沿海畫了一個圈。那個圈裏的人們,大致也經過了這樣一個過程。

改革,必須得有試點,這個試點先走一步,其實本質是為了試錯。但是李牧有著超越前年的眼界,他知道怎麽走是對的,所以就沒有了試錯的過程,得到的結果都是正的,自然能夠加深百姓們的自信感了。

李牧喜歡這種自信感,所以對於這種變化,他選擇的是默許。

……

李牧工作的重心,還是造船的事情。

萬旦船的主體零部件,都已經造出來了。但是卻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蕭家派人考察了河道,發現河道有部分路段,淤泥過高,普通的船只,自然是無礙的,但是萬旦船吃水深,有可能會有阻塞的事情發生。

雖說,不是百分之一百發生,但是有這個可能,也冒不起這個風險。疏通河道可是一個大工程,就算現在組織人手去做,至少也是一年以上的工程,這個時間李牧是耽擱不起的。

所以,只能選擇第二種解決辦法,把已經造好的零件,分批運送出去,另選一個海港,再行組裝。

李牧在認真研究過之後,發現這件事還錯有錯著了。相比在洛陽組裝,改在海港組裝,更有很多的好處。

海港不用擔心吃水深度的問題,當年鄭和下西洋,就是從海港出發的。而且萬旦船的體量,也不是為了河運的,河運用不了這麽大的船。

另外,李牧一直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他低估了大唐目前的海運。

其實,大唐是有海上貿易的,而且一直很繁榮。只是朝廷對此不夠重視,民間也樂於悶聲發大財,所以鮮為人知罷了。

李牧是想起了這件事,所以他找到了虬髯客詳細了解了一番。作為南海三十六島的主人,虬髯客對海上的貿易是再了解不過了。

其實,中原一直都有海運。早在秦漢時期,便有傳說,徐福東渡帶走了三千童男女,雖說傳說有杜撰的成分,但至少也說明了,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存在海運,而且船只的載量不小。

而能查詢到的確切記載,則要追溯到三國時期。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吳國的西面,北面,被魏蜀兩個國家封鎖,也是被逼無奈之下,只能選擇發展海貿。

比如說吳國當時曾經派艦隊首先對夷洲(台)進行了開發,確立了繼續南下的據點。隨後又派中郎將康泰和朱應率海上船隊到了東南亞一帶,到了南海南部一帶。這支船隊回來後還各自分別寫了一本記錄圖志,《吳時外國會傳》和《扶南異物志》,這兩本書,在李泰的文學館都有收藏。

而三國時期的魏國,海上的發展也是不錯的。一休告訴李牧,倭國有一枚魏王賜予的金印,說明早在三國時期,倭國與中原就有了聯系,而且,這也說明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三國時期,番邦小國,其實都是以魏國作為正朔的。

隨後中原進入了分裂,朝廷對海運逐漸失去了控制,海運掌握在了地方大族,門閥世家之手。這也是為什麽,雖然中原連年征戰,門閥世家還能穩如泰山的原因,他們通過海運,得到了所需的物資,悶聲發了不知多少財。

李牧屢屢出手對付門閥世家,他們都能夠退步,而不是狗急跳墻,也與此有關。不管怎樣,只要李牧的手不伸到海上,他們就有退路。

李牧了解到這些消息之後,不由大怒,這群孫子,竟然唬老子,真當老子是傻子不成?你們不想讓我觸碰,那我就必須得試一試了。

當即,李牧又詳細了解了,關於大唐目前各海港的情況,大唐對外貿易,如今主要有兩大港口。

其一,廣州港,瀕於南海,地當要會,俗號殷榮。廣州港是天生的港口,它的水陸交通條件優越,又與南洋國家毗鄰,往返於東西亞間的中外海船多以廣州港為起止點。讓李牧震驚的是,據虬髯客說,廣州港的商貿,竟然可以通往非洲。昆侖奴就是這個航線進來的,李牧還一直以為,昆侖奴是南洋人,沒想到竟然已經到達了非洲。

虬髯客雖然沒有去過,但是他的手下人隨船去過。航線大體是這樣,從廣州出發,越南海諸島向東南,沿南海的印度半島東岸而行,過暹羅灣,順馬來半島南下,至蘇門答臘島東南部,航抵爪哇島。再西出馬六甲海峽,經尼科巴群島,橫渡孟加拉灣至師子國(斯裏蘭卡),再沿印度半島西岸行,過阿拉伯海,經霍爾木茲海峽抵波斯灣頭阿巴丹附近,再溯幼發拉底河至巴士拉,又西北陸行千裏至阿拉伯都城巴格達。由波斯灣再出霍爾木茲海峽沿阿拉伯半島南岸西航經巴林、阿曼、也門至紅海海口的曼德海峽,南下至東非沿海岸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