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2章 思文的苦惱(第2/3頁)

雖然不知道系統出品的土豆,有沒有‘免疫’病菌的能力。但即便是有,經歷幾代繁殖後,品種也會出現變異。不出病害幾乎是不可能的。土豆這類根莖類作物,有一個天生的弊端,叫做‘重茬’。當一塊土地連續幾年一直種土豆的時候,土豆的產量就會降低,而且土地也會越來越貧瘠。過了幾年之後,即便不種土豆了,改種其他作物,產量也會大幅降低。也就是說,想要靠種土豆一勞永逸地解決糧食問題,是非常不現實的。

而且重茬會導致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有益菌減少,馬鈴薯自身的抗逆性下降,在加上常年就是這樣幾種防治藥劑,病蟲害的抗性會隨之增加,越往後,農藥的劑量就會越大,而病蟲害的抗性也會隨之增強,這就造成了一種奇怪的現象:農藥越用越多,但效果越來越差,馬鈴薯產量越來越少,收益越來越低,一系列的問題,隨之出現。

這個問題無解,因此哪怕是到了李牧穿越之前的時代,科技已經非常發達了。土豆種植也是采取了休耕間作,東北種植土豆常常是種植一年土豆,改種一年玉米,或者兩年間作,連著只種土豆的事情幾乎是沒有的。

千年後仍沒解決的問題,李牧根本就不指望唐朝能夠解決。還有就是,雖然土豆產量高,但卻不宜貯存。像貯存普通五谷雜糧那麽貯存土豆,保準得生芽子,生了芽的土豆有毒,是不可以食用的。而要大規模貯存土豆,就要采取挖地窖的方式,最多也就是一年半載,沒法長期保存。所以土豆雖好,也只能是錦上添花,不能作為主糧使用。

土豆還有一個弊端是,它是一個舶來品。它的本質上,並不符合中國人千百年養成的飲食習慣。因此,哪怕到了千年之後,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土豆也是作為‘菜’來食用,幾乎沒有中國人會像外國人那樣,把土豆當成是主食,代替米飯來吃。

李牧對土豆給予厚望,只是因為它容易繁殖,而且不挑地方。若是能達到普及,每家每戶都種一點,當年種當年就吃,能夠省下不少糧食。它起到的是輔助的作用,而不是代替的作用。

李牧花費了半個時辰的時間,跟李思文講完這些。李思文已經聽得傻了,尤其是聽李牧說土豆生芽還有毒,不禁擔心了起來:“大哥,這可如何是好,定襄還有大批的土豆,咱們一沒地窖,二也不知道有毒,萬一發芽吃死了人可咋辦?”

“剛收的土豆,生什麽芽!明天你就飛鴿傳書回去,把地窖和生芽有毒的事兒告知一下,有什麽來不及的?還有就是,特意囑咐弟妹,土豆不可再賣給突厥人了,先留著。”

“大哥,咱們不是跟突厥人結為兄弟了麽?土豆又不是啥金貴的物,別那麽摳門了。”李思文有些不忍道:“大哥,原本我也恨突厥人,可是這一年多接觸下來,我發現突厥的老百姓啊,也都跟咱們的老百姓一樣。都是為了一口溫飽罷了。眼瞅就入冬了,他們沒糧食,又不知得餓死多少人,咱們不給他們土豆,他們餓急眼了,說不定還得打仗,還不如給他們點土豆吃,只要有口飯吃,他們就會老實的。”

李思文的這個想法,和幾百年後的宋朝執政者的想法不謀而合。以小的代價換取和平,從某種意義上並沒錯。但如今的大唐,並不怕打仗,能不軟弱的時候,李牧可沒興趣妥協。糧食可以給,但是得你服了我之後給,讓你記得我的恩情,而不是我要上趕著送給你,苟且得安,這裏頭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你這人就是不長記性,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你瞅著可憐,我瞅著也可憐,但等他們打上門來的時候,可不會因為咱們今日瞅著他們可憐,就放過咱們。可以幫,也可以給,但不能白給,不能白幫。”李牧瞅著火堆漸漸熄滅了,拿過鏟子把灰燼鏟走,挖出了‘泥蛋’敲開,一股香氣冒了出來,李思文餓了半天了,扯下一只雞腿晃了晃,喊道:“小九,吃不吃啊?”

“不吃!”獨孤九的聲音飄來,若沒看見是怎麽做的,也許他就吃了,但是見過怎麽做的之後,他實在是吃不下去。

李思文把雞腿遞給李牧,李牧已經扯了另一個在手裏,示意他自己吃,咬了一口,繼續說道:“突厥人不是分部族的麽?與咱們親近交好的,不妨半賣半送他們一點,與咱們關系一般的,那就‘親兄弟明算賬’了,跟咱們關系不好的,給錢也不賣。你別看土豆收獲得多,明年就不一定是這個產量了,地主家也沒余糧啊!”

“大哥說得有理,我知道怎麽做了。”李思文吃得滿嘴流油,也不知道是真明白了還是沒明白。

“沒酒了,”李思文吧嗒吧嗒嘴,道:“大哥,我想了一下,你說得也對。土豆雖然好,但不能替代糧食。就說這酒吧,土豆就沒法釀酒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