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4章 賜服逾制

李牧的衣服改好了,與前日量尺寸的時候,又有了些許變化。

唐朝車服制度,始定於武德四年,稱之為“武德令”,承襲隋制,又加以發展,奠定了唐朝服飾制度的基本輪廓。武德令明確規定,‘黃’這個顏色,只有‘君’才能穿,也就是說只有皇帝和皇太子,才能夠穿這個顏色的衣服。而皇室的其他人,則不可服‘黃’,只能將其作為點綴。

公卿的衣服,也有詳細的規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束金玉帶,十三銙。四品袍深緋,金帶十一銙。五品袍淺緋,金帶十銙。六品袍深綠,銀帶九銙。七品袍淺綠,銀帶九銙。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淺青,瑜石帶八銙。

拿李泰打個比方,李泰是親王,親王與公主,在唐朝都是正一品。按照制度,李泰正常可以穿紫色衣袍,束金玉帶,十三銙。但由於他‘恩寵愈隆’,李世民偏心,他的衣袍基本上都是愈制的,先是加上金絲銀線,然後再加了蟒紋,隨後是龍紋,除了紫色為底,基本上跟皇太子李承乾的服飾沒有什麽區別了。

李牧之前的衣衫,擬定的等級,也是特殊的。他原本就有禦賜的金絲銀線,這次又為他加了類似龍紋的蟒紋,實則已經超過了普通皇子的等級,僅僅比李泰略低一線而已。如此恩隆,已超過了人臣的界限,為此禦史台沒少奏本。

或許是禦史台的奏本管用了?今天李牧把衣衫拿到手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些變化,紫袍變成了白袍,蟒紋仍予以保留了。

這就有點說不明白了,白色並不在車服志規定的顏色之內,而且由於是素色,正式場合並不會有人穿著。但民間穿著白色的人也並不少,尤以風流才子之間最為流行,所以賜這白色,也不能說李世民就是惡意的。何況上頭還有蟒紋,這可是普通皇子都沒有的待遇。

除了這套禮服之外,還有一套常服,一套冠冕。

常服也是白色為底,飾以蟒紋,其余無甚特別之處。而冠冕,又是一套愈制的衣服。

冕服之制,傳說殷商時期已有,至周定制規範、完善,自漢代以來歷代沿襲,源遠流長,只有在重大的祭祀、儀式、典禮上,才可以穿著。從上至下,可分為六種。原本只有‘天子’才配穿戴,後來逐漸演變,‘王’也可以穿,但是文章要次第減少。

所謂文章,指的可不是廣泛意義的文章,而是“紋章”。《周禮》之中曾點明,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文系不同色氣顏色交錯在一起,章即顏色艷麗的紋樣。文章兩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其中有“昭文章,明貴賤”之語,可見早在春秋時期便已經確定,文章的存在,是用來標明等級差距的。所謂“見其服而知貴賤,望其章而知勢位”,這就是文章存在的意義。

天子穿戴的要有十二旒、十二章,十二是古人思想裏面的至大之數。《尚書》記載過舜帝的故事,“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繡,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這便是十二文章的由來。

其中,日、月、龍在肩,星辰、山在背,火、華蟲、宗彝在袖,裳四章,織藻、粉米、黼、黻各二。

天子的冕服,十二章具有。皇太子,親王,接受大唐皇帝冊封的他國國王,可用九章服,少了日月龍、親王、國王世子七章服,再少火和華蟲,郡王用五章服,肩背袖的文章都沒有了,只剩下裳上面的五個文章。李牧既不是親王,也不是他國國王,更不是世子郡王,按道理來說,他沒有資格穿冠冕,但李世民偏偏讓人來給他送了一套冠冕,而且還是九章服,仍以白色為底。

這就怎麽也說不過去了,可以想象,李牧若穿了這套衣服出現在加冕大典上,會引起怎樣的轟動。到時候可就不僅是大唐的禦史們彈劾他了,他國的使節,也會認為天朝上國無禮數,引起非議的。

李牧對來送衣衫的高公公道:“公服,常服,我都能收下,但這冕服,我不能收下,陛下的恩遇太過於隆重了。”

高公公笑吟吟道:“侯爺不必驚慌,陛下有話,讓咱家帶到。這套冕服不是賜給你的,而是給息王的,你如今是息王的嗣子,當由你代為保管最為妥當,這是陛下的一份心意,也代表了陛下的一份歉疚之情,陛下賜你服白,便是希望你能多盡孝道。”

李牧驚呆了,合著您要盡心意,就讓我穿‘孝服’?好麽,這衣服我穿在身上,您的人設算是立起來了,我咋辦?

剛想出聲拒絕,話到了嘴邊,讓李牧又咽回去了。

何必拒絕呢?李世民要立人設,配合他就好了啊。如今的社會風氣,以‘孝’為先,這個人設也沒什麽毛病。何況,這衣服雖然底色是白色,但看上去半點也不像是孝服,哪有孝服還金絲銀線刺繡蟒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