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7章 角力(第2/2頁)

而魏征現在的勢力,卻已大不如前。以前雖然他只是秘書監,但因常常能在李世民跟前晃悠,發表建議,李世民就算不想聽他說話,也不得不聽。但現在他升官了,成了禦史大夫。官雖然升了,卻不能常常見到李世民。溝通的渠道等於是堵死了,而且因為幾次與李牧的沖突都沒占到便宜,魏征的辯才也遭到了質疑。現在朝野之間公認的雄辯之才,李牧是毫無爭議的第一,禦史中丞王境澤作為一匹黑馬,已然成為第二,至於魏征已然是第三號人物了。

王境澤經過幾次與李牧的交手,雖然沒有占到便宜,卻也算是據理力爭,挺住了李牧的報復。能做到這樣,已經是與李牧交手的所有人中,最厲害的一個了。他還是山東士族的女婿,不少山東士族便動了心。打算培養王境澤成為新的代理人,魏征的臭脾氣,不但對手受不了,山東士族內部也早就受不了了。

但王境澤卻拒絕了,他面對山東士族派來的說客,義正言辭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絕對不會投靠任何勢力,只願意做一個簡簡單單的禦史,做禦史該做的事情,對得起陛下賜予的鐵笏板。消息傳到坊間,鐵骨錚錚王境澤的大名再次響亮,說客們自慚形穢,不敢再登門了。

因此,兜兜轉轉,魏征還是那個唯一的人選。今兒是小年,山東士族的主要人物,都派了代表來見魏征,拜年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商討一下最近的事情。

糧價上漲的事情,自然是繞不開的話題。

山東一直是產糧的重地,差不多供應著大唐全國四成的糧食。需要指出的是,大唐時期的山東,指的不是一個省份。

春秋戰國時代,天下大勢總體來說是以中原地帶的諸侯國征伐為主線。它們最後演變成了六大諸侯國,齊、楚、燕、韓、趙、魏。此六國大體分布在崤山以東,而戰國七雄之一的秦國卻單獨的存在於崤山以西,獨占關中八百裏秦川之地。因此,在後來統一六國的秦朝眼中,所謂山東,指的就是崤山以東的六國之地。

當然歷史是不斷前進的,而山東所指的地域範圍也在不斷地變化。總體來說它的變化趨勢是在不斷地縮小和東移。初唐時期,山東的山指的是太行山。山東,便是太行山以東的地區了。範圍也從秦漢時期的六國之地,變成了“三國之地”。管轄兗、徐、曹、青、鄆、密、齊、濟、沂、登、萊、單、濮、濰、淄十五個州,下轄八十一縣。

地盤雖然少了很多,但其產糧的占比卻依然很高。究其原因,是這些地方,乃是平原地區,與秦川之地相比,更適合種植。而且這裏的百姓,是千百年演變中一直都耕種作物為生的,他們的農業水平也要超過其他地區。且這些區域,都有陸路與長安洛陽等地相連,與逆流而上的水路相比,運輸也更加方便。相比江南的糧食,同樣運到長安,要節省約一半的損耗。

隋末時候,山東群雄並起,靠的就是有人,有糧,支撐得起一個軍隊來。雖後來山東群雄,覆滅在李氏兄弟手中,但其根本,也就是門閥並未被滅,因此沒有損傷根本,時至今日,已然緩過勁兒來了。

眼下內務府風生水起,山東士族分析了各種利弊之後,發現了他們掌握的真正王牌,便是糧食。人可以不穿衣服,不用工具,但唯獨不能不吃飯。逐鹿侯再神乎其神,他也不能憑空變出糧食來。

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山東士族們以滎陽鄭氏,範陽盧氏為首,結成了一個聯盟,發動了這次糧價上漲。他們的目的,便是要讓朝廷屈服在他們所掌控的糧食下,以此達成與內務府談判的目的。

說白了,就是看著內務府派出的訂單眼紅了。看著流水一樣的錢,進了勛貴們的口袋,他們不甘心,卻又不想像王珪等人一樣,做一個投降派,所以才合夥組織了這次漲價,意圖逼迫李牧就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