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6章 議功封侯(下)

李世民露出贊許之色,道:“茂公說你品性純良,朕還不盡信,如今一見,果真如此。但也不必過謙,有功就是要賞,房相,你來說說,此功當如何賞賜?”

房玄齡道:“李牧及時報信,足有扭轉戰局之效,若論賞賜麽,依臣看來,封男爵,賞萬金,賜田二十頃。”

“好!就依卿所言。封李牧開國縣男,賞萬金,於灞水之東擇良田丈量二十頃。”

“謝陛下隆恩。”李牧心裏叫苦,這小算盤也沒打成啊,怎麽就封了男爵呢?老子的侯爵就這麽沒了?聊以安慰的是還賞了‘萬金’和田地,唉,罷了罷了,這樣也不錯了。心裏雖然諸多想法,但是臉上卻一派感激涕零,李世民見了,心中更加滿意,接著道:“朕再問你,三杯倒,可是你所釀造?”

還有?李牧心裏一喜,趕緊答道:“回稟陛下,草民的丈人祖傳釀酒,草民多少也懂得一些。在被俘於突厥大營時,草民被安排當了廚子,曾見過突厥人釀三勒漿。三杯倒的釀法,正是草民結合了兩種釀造法合而為一,試驗出來的。它的具體工序是先……”

李牧作勢要把釀造方法說出來,但他怎麽可能真說出來,無非是博得一個實在的印象罷了。果然,他剛要說出來,就被李世民打斷了:“朕不是問你秘法,這些就不用說了。還有,你已有爵位,不可再自稱草民。”

“臣……知道了。”

“那日我招釀酒之人入長安,你本已啟程,因何回返?又因何獨自留下?”李世民目光灼灼地看著李牧,加重了聲音問道:“可是為了傳國玉璽之功?”

李牧急忙答道:“回稟陛下,臣當時會走,是因李思文告知臣,陛下下旨點名釀酒之人入長安伺候太上皇。加之當時發現了蕭皇後與楊正道二人,正好要送往長安,就一道啟程了。半路上臣聽聞定襄城有難,臣與李思文意氣相投,如兄弟一般,當時沒有什麽想法,就是覺得不能如此一走了之,若臣不知道也就罷了,既然知道了,就一定要一起面對。況且當時臣暫代定襄縣丞一職,招納流民之事也有參與,很多承諾都是臣與李思文一道向流民保證的。臣之前也說過,邊城百姓飽受突厥劫掠之苦,臣與這些流民一樣,都是邊城百姓,只是僥幸未變成流民而已,故此能體會他們的感受,若問臣為何回返,臣現在想來,大概是義氣與責任這兩個原因吧。”

“至於臣為何獨自留下,臣可以坦然承認,確實是為了傳國玉璽。起因是因為城頭對峙之時,義成公主曾言,來定襄城是為了二人一物。臣猜測,這二人,必是蕭皇後與楊正道,而能讓她如此興師動眾而來的物,必然也不是等閑之物,極有可能是傳國玉璽。當時臣想,若臣也一同離去,這傳國玉璽到了義成公主手中,恐難在追回,如若就此遺失,實在愧對陛下,愧對社稷,故此才選擇留下。而臣獨自留下,也非貪功,當時定襄城內已經湧入上前敵寇,危機四伏,若人多目標也大,而且起到的作用也不明顯,臣獨自一人不易被發現。而且臣自知不敵,也沒想奪得傳國玉璽,只是想看清義成公主能不能找到傳國玉璽,若她找到了,她會帶到哪兒去,等援軍來到再追。能得到純屬意外,蓋因入城之後,敵軍發現了頡利寶庫,都去爭強財物致使義成公主落單,臣趁其不備,從房頂跳下偷襲,一擊得手,才拿到傳國玉璽,想來也是太上皇、陛下洪福所致,臣不敢妄言居功。”

李世民笑道:“心思縝密,有勇有謀,說話還如此謹慎,當真是一個少年英才。聽聞你已與李思文結拜,當真是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門,頗有你義父的風采。”

李績開口道:“陛下,臣……”

李世民擺了擺手,又問房玄齡,道:“先不議奪回傳國玉璽之功,只議這守城之功,房相,李牧該當何賞?”

房玄齡道:“前隋義成公主,心思歹毒,不顧黎明百姓安危,屢次挑起突厥與大唐之戰,實乃國賊也。李牧守城有功,保全百姓性命有功,誅殺國賊有功,此三功合一,依臣看來,可特進李牧子爵,賞十萬金,良田五十頃,加其母七品誥命。”

李世民環顧左右,道:“諸卿可有異議?”

長孫無忌、李績都道:“陛下聖明!”

李世民點點頭,道:“既如此,封李牧開國縣子,賞十萬金,於灞水之東擇良田再量五十頃,加封其母七品誥命。”

“謝陛下隆恩!”李牧趕緊拜倒,他早就聽李思文說過李世民不吝賞賜,剛剛還以為是假,現在才知是真。且不說這爵位,金餅都是一萬、十萬的賞,怪不得李思文說他內帑空虛,這麽賞賜能不空虛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