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四大輔臣

天子遺詔,也就是傳位詔書,可以說是朝廷裏最重要的文件了,這種文書宣讀之後,就會密封起來,放進宮裏的天祿閣之中封蠟保存,沒有特殊情況,是絕不會取出來的。

歷代天子的傳位詔書,都是封存在天祿閣之中。

因此,李信所能看到的,也只能是這個被謄錄下來的副本了。

即便是謄錄,也不是誰都有資格謄錄,只有有資格看到遺詔的大臣,才有資格抄錄下來。

李信面無表情,接過文書之後,緩緩展開。

傳位詔書的格式一般來說都差不多,開局無非是“朕躬德薄,幸承大統”,然後在寫在位期間如何戰戰兢兢,如何愛崗敬業,這兩部分都是大同小異。

最關鍵的是最後的部分。

按照大晉的規矩,新君十六歲親政,未滿十六歲,可是要設置輔臣,暫掌政事的。

李信看前面的內容,都是一掃而過,很快看到了最關鍵的部分。

“皇長子姬延,德行深厚,深肖朕躬,著即皇帝位……”

“然太子年幼,尚不能主政朝廷,擇輔臣四人,以輔弼天子,周轉民生。”

看到這裏,靖安侯爺的眼神微微變了變。

輔臣的這個位置,代表著天大的權柄,太子今年十三歲,再有十來天過了年就是十四歲,也就是說輔臣最起碼可以把持朝廷至少兩年時間,在這兩年時間裏,四個輔臣只要意見一致,就可以代行王事!

如果李信能夠拿到這個位置,那麽接下來兩年,無論他想做什麽,都不會有什麽阻擋。

法理上,就占了便宜。

他朝下看去。

“任尚書左仆射沈寬,中書令公羊舒……”

“大都督府左都督姬林,禦史大夫嚴守拙四人,為新君輔臣,望爾四人,能夠襄助朝綱,兼濟天下……”

接下來,就是一段華麗而又生僻的駢文了。

老實說,看到這四個人的名字裏沒有自己,李信心裏難免有些失落,但是並不吃驚。

如果之前沒有西南的事情,天子駕崩,他李信應該可以拿到一個輔臣的位置,但是先前已經有了矛盾,西南對朝廷行成了威脅,天子自然不可能再假皇權於李信,畢竟這與擲尖刀與賊人沒有什麽區別。

而這四位輔臣,還是很有深意的。

左相沈寬自然不必多說,如今是他在主政尚書台,朝廷政務大多都要經過他的手裏,無論如何這個輔臣的位置繞不過他,至於中書令公羊舒,乃是承德朝就拜相的宰輔,四個輔臣的位置給他一個,也沒有什麽問題。

另外兩個就更簡單了,大都督府左都督的位置,向來就是姬家人專屬,前任左都督姬平,因為老邁不堪,沒有辦法繼續掌握大都督府,因此大都督府的新任左都督,就落到了這位魏國公姬林的頭上。

大晉的異姓國公只陳國公府葉家一家,但是姬姓的國公,便不是如何稀罕了,畢竟向趙王還有齊王那種王爵,就算代代削爵,也要掉兩代人才能掉到國公。

而另一位禦史大夫嚴守拙,也是承德朝舊臣了。

他曾經任大理寺的大理寺卿,乃是朝廷的大九卿之一,本來大家都以為他的官運會止步在大理寺卿的位置上,但是這些年太康天子又把他調到了禦史台,一路讓他做到了監察禦史的位置上。

四個輔臣,尚書台的兩個負責政務,禦史台的一個負責監察官員,而負責調派兵力的大都督府,自然是負責軍方,如此,一個近乎完美的權力制衡就這麽完成了。

太康天子留下來的這份遺詔,一定深思熟慮了很長很長時間。

想到這裏,李信繼續往下看。

一段漫長的駢文之後,一行字出現在了李信眼裏。

“國朝西南,有平南軍逆賊未清,北疆,亦有殘周余孽未平,朕辛苦十年,未能竟功……”

“南北各有隱患,極易再起戰事。”

“若有戰事,禁軍左營將軍,太子太保李信,禁軍右營將軍,忠勇侯侯敬德,可以參知軍事……”

看到這裏,李信深深嘆了口氣。

整個遺詔數百字,提到他的也就這麽一句。

所謂參知軍事,就是一旦朝廷跟別的勢力打起來了,他就不止是一個帶兵的將軍,而是可以進入尚書台,與這些輔臣宰輔們一起商量,究竟是打還是不打,到底要怎麽打。

而且他只是可以“參知”,也就是說只能跟這些人商量,並不能直接做決策。

平常的時候,他連“參知”的權力也沒有。

即便如此,天子還是不放心李信,又把侯敬德也寫在了聖旨裏。

其實侯敬德本來不應該出現在這份遺詔裏,天子安排好的人其實是裴進裴大將軍,不過裴進因為征西南大敗,惹惱了天子,丟了禁軍的差事,這個名字才落到了侯敬德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