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北征最後的阻礙

到這裏,皇帝交給李信的差事,其實就已經可以交差了,畢竟兵部要準備的東西已經準備好了,負責送去北邊的人也都不是兵部的人,因此只要把東西交給種衡以後,這件事就與李信無關了。

不過天子還是拉著李信說了好一會兒話,主要是商量北征的一些細節,以及種家應該打到什麽程度。

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要師出有名。

歷代中原王朝,都是在扮演一個正派角色的,沒有哪個朝代會去主動征伐異族,往往都是受侵略反擊,或者是不堪其擾之下,才會掀起大規模的戰鬥。

當然了,這個前提是神州一統,歷代王朝開國的時候,必須要把關內的土地全部吃下來,然後才能安安心心的坐天下,用一兩代人的時間,從攻勢轉為守勢。

如今大晉北征,其實是有些師出無名的。

因為北邊的宇文諸部這些年頗為安分,哪怕有沖突也是小打小鬧,更沒有大舉進攻過北疆,尤其是在承德朝的時候,宇文諸部派遣了一個使者,向承德天子進貢了一千頭羊,和兩百頭牛,表示願意向大晉稱臣。

所以現在,大晉貿然對北邊動手,是很不講道理的,畢竟按照諸夏子孫的思維來看,別人沒有先動手,你主動去打別人,就是不義。

這是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不然日後史書上記起這件事情,太康天子也不會很好看。

天子咳嗽了一下,開口道:“長安,朝廷不能師出無名,但是宇文諸部近幾十年也沒有惡處,應當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靖安侯爺琢磨北征,也已經琢磨了好幾年時間,這個問題他自然是想過的,聞言他回答的毫不猶豫,低頭道:“陛下,宇文諸部沒有惡處,咱們給他們制造一些惡處就是了。”

天子看了李信一眼,笑著說道:“長安的意思是?”

李信微笑道:“臣最近幾年,一直在關注北邊的情況,從前幾十年時間一直互有爭鬥的宇文四部,近幾年再沒有什麽大的沖突,可見他們不是達成了什麽默契,便是有人一統了宇文四部,這個情況近期來看,不會對朝廷產生什麽威脅,但是時間長了,宇文諸部必然會壯大起來,成為宇文部,到時候曾經強大的北周鐵騎,很有可能會復現,這個時候朝廷征伐宇文部,非是行不義之事,而是未雨綢繆。”

“仁”字,固然是天底下最好的字,但是這個字可以用來教化萬民,讓普天之下的生民都做好人,做好事,但是這個字是萬萬不能用來治國的,李信那個世界的中原王朝,多多少少都被這個字所累。

北邊的異族被打得元氣大傷,甚至打散了之後,中原王朝便不再乘勝追擊,甚至不會乘人之危,就把他們扔在北邊,幾十年之後,他們便會重新成為惡狼,彼時如果中原王朝國力衰弱,此起彼伏之下,便會成為大患。

“乘人之危”,應該是每一個政客的基本功,但是儒家王朝裏的官員們,對自己人用這一招用的駕輕就熟,卻很少用它來對付外邦。

說到這裏,李信繼續說道:“所以,這一次北征是非常必要的,至於要師出有名,那就非常容易,陛下可以派人去北邊,冒充宇文諸部攻雲州城也好,冒充宇文諸部劫掠我大晉邊界也好,這些事情都非常簡單,只要事情一出,我大晉便師出有名了。”

只要你想找事,那麽找個理由出來還是很簡單的,後世某個超級大國,甚至能打著“人權”的幌子到處作惡,便是這個道理。

只要你拳頭夠大,聲音夠響亮,你說什麽別人都不敢反駁。

天子眼睛一亮,撫掌笑道:“還是長安你有手段,這件事朕明白應該如何去做了。”

靖安侯爺低頭道:“此臣分內之事。”

兩個人又說了一會兒關於雲州城的事情之後,李信才退出未央宮,離開了皇城。

李信退出去之後,天子的目光還是有些熾熱,畢竟李信剛才那番話,幫他解決了北征的最後兩個問題。

那就是北征實際上的理由,和表面上的理由。

這兩個理由,李信都已經給出來了。

天子深呼吸了一口氣,開口道:“擬制,朕要給種玄通下詔。”

……

回到了靖安侯府的李信,只歇息了一個時辰左右,就有家裏人過來稟報,說是種家的那位種大少求見。

對於種家,李信一直是十分重視的,且不說體量上的問題,單從交情上來說,種家就跟他有幾分善緣,畢竟李信的佩劍青雉,還是種家的家主種玄通相贈。

算算時間,那個種老頭從太康元年離開京城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京,他們也已經七八年時間沒有見了。

種衡來了,李信當即換了一身常服,在客廳見了這位種大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