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由四代機引申出來的思考

“詳細說說。”包冠華道。

李戰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但是他沒有充分的理論依據,充其量只能算是個人淺見。

但是他的個人看法卻是不可忽視的。

“從二師開殲七的時候開始,我一直在思考人民空軍需要什麽樣的第四代戰機。當時並不知道四代機已經在研發的沖刺階段,說實話,當時看到黑絲帶首飛的新聞,我甚至懷疑是一條假新聞。”

“確認是事實之後,我開始更加認真地思考同樣的問題——到底什麽樣的四代機才符合未來戰爭對人民空軍提出的要求。從北庫到飛鯊,這期間參加過多次實彈演練、實彈對抗、綜合演習演練,也到外面了解過外軍空軍的現狀以及他們的戰略思想。”

“誠然,以F-22A為趕超目標沒有錯,畢竟世界上只有這麽一款四代機。我一開始甚至認為只要咱們的四代機具備與F-22A相差無幾的作戰能力就是很好的結果。我想不到的是成洛馬廠可以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讓四代機首飛,由此我想到一個很關鍵的事情,那就是我們的航空技術發展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快。我們不能再用老思維來考慮吸現在以及以後的事情了。”

“在飛鯊部隊工作那段時間我的體會最深刻。既然我們已經有了足夠實現質的飛躍的研發能力,是不是應該把問題考慮深刻一些,把事情想遠一些。黑絲帶是標準的空軍重型空優戰機,我在法國看過F-22A的飛行,單論機動性,F-22A比不上咱們的黑絲帶,我相信航電系統也是伯仲之間的。”

“但是F-22A不是完美的,它畢竟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設計思想,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技術。最重要的是設計思想。F-22A的設計思路是用於對蘇聯的Su-27和米格-29機群形成壓倒性優勢的。換言之,立項之初他們根本沒有考慮到未來將要面對咱們的四代機。”

“如果我們一味的以F-22A為趕超目標,顯然是會限制自身的發展的。這個目標應該做出調整,趕超F-22A只能作為基本目標,而具備適應未來戰爭的更強的作戰能力應當是我們四代機的最終目標。”

說到這裏,李戰頓了頓,繼續說道,“我的第二個理由和海軍有關。毋庸置疑的是,人民海軍在未來是肯定會裝備大型核動力航母的。美國海軍用大量的經驗證明了重型艦載戰鬥機的維護效率和出動效率低於中型艦載戰鬥機,艦載戰鬥機的降落重量超過二十噸危險性大增。這是他們放棄F-14和F-111B的原因之一。”

“但是根本的原因在於美國海軍當時已經失去了對手,他們完全不需要用更多的資源去維持重型艦載戰鬥機機隊。事實上,通過從重型艦載戰鬥機的設計以及航母的設計兩個方面入手,以現在的技術以及未來的科技發展,提升新型重型艦載隱身戰鬥機的出動效率降低降落風險是可以實現的。”

“沈霍伊制造出了第四代中型艦載隱身戰鬥機的技術驗證機,他們已經開始利用這架飛機進行相關的技術進行驗證。基本上可以肯定,未來航母上的主力艦載戰鬥機會是殲-15重型艦載戰鬥機和第四代中型艦載隱身戰鬥機,形成兩個量級的搭配。”

“新老搭配的情況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按照海軍的想法,未來肯定是會使用第四代重型艦載戰鬥機和第四代中型艦載戰鬥機進行搭配,前者會是防空主力,後者則負責攻擊。這是他們對未來航母戰鬥群艦載戰鬥機部隊配置的理想狀態。”

李戰說,“基於此,問題來了。黑絲帶的研發完全沒有考慮過上艦的可能。大家都知道陸基戰鬥機改為艦載戰鬥機非常的難,不是加強一下起落機構換更大推力發動機就行的。蘇聯以蘇兩七平台搞蘇三三搞了那麽多年,我們在已經吃透了蘇兩七平台技術的情況下獲得了蘇三三的技術和圖紙,殲十五也花了很長時間才搞出來。足以說明艦載戰鬥機的研發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四代機能夠在研發的時候考慮到上艦的可能,對未來的第四代重型艦載戰鬥機的研發是有非常大幫助的。我的意思並不是說要黑絲帶出海軍艦載型,美國人搞的F-35項目在我看來是失敗的,他們想以一個平台衍生出通用三軍的戰機,想法很美好但是事實很殘酷。除了常規型號,短距起降型號和垂直起降型號都沒有形成戰鬥力,甚至使用頻率都無法正常,什麽時候成熟起來現在看來是遙遙無期的。”

“我們不需要搞什麽世界戰鬥機,根據我們自己的情況,空軍的四代機和海軍的四代機完全是可以分別開發的。衍生出來的技術可以用在改進三代機這個方面,呈現出兩個火車頭帶動整個航空裝備同步發展的格局。比如殲十六,使用了黑絲帶的大量先進航電技術,雖然外形變化不大但是內在已經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作戰能力的提升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