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青幹班(第2/2頁)

李戰看了花名冊之後吃驚地發現,青幹班絕對名副其實青幹班啊,年紀最大的也不過三十三歲,大多是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可以想象,這些人日後如果走上很高的崗位,這個班肯定就成了事業的始點。

培訓就培訓吧,多交幾個戰友也是好的。如此自我安慰著,李戰也就沒那麽抵觸了。實際上讓他最為關注的是提了級別後的工資待遇,他始終沒有忘記他還欠著許多錢。拉杆費變化帶來的失落感也因此消散了。

誰能想到,在七十三師開殲-7的拉杆費是每小時二百五,難道就因為是殲-7II型嗎?雖然只是比在二師的時候少五十塊,可一年下來是不少錢的。

七十三師有多窮李戰是見識了,具體是反映在101團身上的。按規定,李戰過來這邊培訓只能乘坐列車,坐飛機的話他級別不夠,想坐得自己掏腰包。可是為了讓李戰能趕在開班之前抵達長安,薛向東找場站磨了半個多小時才得到承諾交通費場站解決的承諾。場站太有錢了。

101團太窮了,窮到薛向東的座駕是接陸軍某部的二手貨。

就說空勤灶吧,101團的標準只有二師的三分之二。這不是團裏克扣,而是上級明文規定的。誰讓你是丙等飛行團呢?

李戰已經料到了未來的日子會比較困難,他畢竟是“大城市來的孩子”,習慣了大場面大排場大海鮮,一下子進了山,始終是要有一個適應期。

既來之則安之,你不安心只會讓自己過得難受,什麽也影響不了。這個道理李戰早在入伍的時候就懂得了。

那會兒他師父劉國堅告訴他們:“來了就把心放妥當了專心搞訓練,你不專心吃虧的是你,難受的是你。抵觸情緒是最沒用處的東西,除了影響你的訓練質量。記住,你們什麽都改變不了,等你們到了我這個階段,或許可以嘗試一下改變環境。”

毫無疑問,之於七十三師之於101團,李戰是新人,是新兵,他什麽都改變不了。既然如此何苦自哀自怨給自己找不自在。

軍區諸軍兵種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

深藏功與名的李戰找回了校園生活的感覺,連日常的體能訓練都是十分的熟悉。上午研習政治提高思想覺悟,下午參加討論班會搞體能訓練,晚上打打球搞搞文娛,日子也是過得飛快。

國慶大閱兵的那天,全班集中在軍人俱樂部觀看。

當李戰看到SU-27編隊飛過天安門廣場的時候,心情十分的激動,那是以前的戰友駕駛的戰機,接受了全國人民的檢閱,張雪陽一定在其中一架戰機的座艙裏。想起那個第一次見面就下戰書的超級富二代張雪陽,李戰也是忍不住心裏嘆氣,人和人不能比,自己搞這麽好到頭來得個發配,人家規規矩矩訓練搞得好一直是王牌,還駕機飛過天安門廣場了。

除了這些個人的情緒之外,李戰同時也從分列式的編組情況裏看出了部隊未來的發展趨勢。“合成化”這個名詞被提及得越來越少,說明發展已經到了常態化的階段,接下來肯定是要動大手術的。作戰支援裝備參閱的規模很大,說明了上面對未來戰爭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就空軍而言,空司-軍-師-團-大隊到軍區-師-團-大隊,後者也已經不合時宜了,未來的空軍甚至可能連場站都要大改掉。精簡指揮層次是必然,建設扁平化指揮機制是趨勢。以戰機類型編制部隊也不再適應未來戰爭提出的要求,混編作戰部隊絕對是唯一的結果。

具體到101團,好吧,什麽時候把那些老家夥們全換掉再來討論編制問題。

改革的浪潮即將撲面而來,李戰在心裏不斷地問自己是否已經做好了搏擊長空的準備?他如深修的老僧一般久久思索著這個問題。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他還是認為粗暴簡單幹脆利落時不時飆超音速的作戰風格比較靠譜。

無所不破,唯快不破。

三個月的時間眨眼過去,結業儀式之後,李戰告別了同學互換了聯系方式之後,一刻也不停留地趕往機場直飛北庫。

去時初秋,歸來已寒冬。

十二月的北庫,冰天雪地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