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5章 又是後記(三)光緒天皇

“哈哈哈,老二這些可是如願以償,入主拉合爾了!”

“唉,入主了又能怎麽樣?搶點錢都不夠付利息給你的鹽業銀行的……”

“老三,你這話說的可就不中聽了,我什麽時候逼過老二?老二這幾十年來,以大蒙古國的名義借了鹽業銀行一億幾千萬兩,每年光是利息就得上千萬,不都是大明朝廷拿出來補貼他的?”

“他這不是擔心有朝一日沒人替他付利息嗎?”

“擔那心幹什麽?老爺子身體好著呢!老三,你來的正好,咱又有倆小媽眼看要生了,回頭記得多準備兩份賀禮!不,不是兩份,得是四份,孝仁,你也得給!”

“伯父,侄兒一定會多預備兩份厚禮的……”

大明洪憲十八年十一月末的某一天。上海十間堂內,剛剛從皇帝寶座上退下來的朱慈烺。正在一處可以眺望江景的樓閣當中,和從日本國過來的朱慈炯、孝仁兩父子一邊喝茶,一邊說話。

朱慈炯和兒子孝仁來大明是給太上太皇朱由檢祝壽的。朱由檢是萬歷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生人,洪憲十八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正好是八十聖壽(虛歲做九),當然得好生操辦一下。

在印度打仗的朱慈烜、朱慈烽、朱慈燦、朱慈爍、朱慈燏五兄弟是不能親自回來給老爺子祝壽了。但是日本天皇朱慈炯和皇太子孝仁都閑著,當然應該來大明給朱由檢拜壽了。

而朱慈烺在退休之後,就從南京紫禁城搬回了上海十間堂,和自己的孫子,封了皇太子和吳王的朱怡鈾共居一城,一邊養老,一邊教導孫子操控金融的竅門——現在明朝培養接班人的方式很有意思,都是由祖父負責培養孫子,而且是一代從軍一代從商。從軍的接班人就封燕王,領燕寧四萬戶,在成為皇太子後擔任北京留守,總督直隸、宣大、燕寧、遼西、遼東、遼北、遼南等地軍務民政。而從商的接班人封吳王,兼知上海府,在成為皇太子後擔任南京留守,總督江、浙、閔、粵四省軍務民政。

這樣一來,明朝的皇帝就會在軍閥和財閥之間來回輪換,軍閥皇帝上台,就會整頓軍務,對外擴張。而財閥皇帝上台,則會整頓財政,消化前任的擴張成果,並且填補前任留下的財政窟窿。

而國家也不會在窮兵黷武或是文恬武嬉的路數上一條道走到黑。

另外,無論是軍閥皇帝還是財閥皇帝,在上台之前都已經接受過長期的訓練,而且還擁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多半還擁有了自己的一套班底。

當然了,同時接受培養的皇子、皇孫都不止一人。不過那些備胎所得到的資源不能和正主相比。但是必要的教學、訓練和實踐機會,都是有充分保證的。

這些備胎如果一輩子沒有機會轉正,也會成為相當出色的軍事和經濟人才。等正主坐穩了江山之後,就可以作為宗室大臣加以重用了。

而和大明在皇位傳承問題上的從容不同,朱慈炯的天皇皇位傳承就有點緊張了!

因為朱慈炯的天皇法統不是來自他,而是來自他的妻子興武院上皇!

而興武院上皇一共只給朱慈炯生了三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繼承了寧王之位,一個兒子繼承了上杉家,一個兒子留著繼承天皇家……好在孝仁皇太子的身體還算過得去,也挺能生娃的,現在已經有十個兒子可以繼承天皇家了。

而為了天皇家的傳承不至於中斷,朱慈炯已經效仿德川家,成立了天皇禦三家,選出三個聰明伶俐,身體也非常健康的孫子在金澤城、水戶城、名護屋城成立了三個親王藩,以傳承天皇家的血脈。

而在後繼之人的問題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之後,朱慈炯終於可以放心大膽的帶著皇太子孝仁踏上大明天朝的土地——飄洋過海還是挺危險的。

“老大,”朱慈炯指著自己微有點肥胖的長子,對朱慈烺道,“吾兒孝仁今年也四十多歲了,日本國的天皇、藩主流行提前退休,所以我也不想等到60歲了。等給老爺子拜完壽,回日本後,我就退下來讓他當天皇了。”

朱慈烺聽到朱慈炯準備退休,當然是非常高興的,明治天皇終於退休了……這下洪興天子(就是那個戰無不勝的朱和壕)就可以放心了。

“老三,那你兒子的年號是什麽?”朱慈烺又打聽了起來。

明治之後應該是大正……那麽朱慈炯的孫子就該是昭和了!

“光緒!”朱慈炯道,“光者,光大也。緒者,未竟之功業也。光緒合在一起,就是光大竟之功業的意思!”

光緒原來是這個意思啊!

朱慈烺也是頭一回知道,不過他不會告訴兄弟這個光緒是個不大吉利的年號,於是就點點頭道:“好的……光緒是個好年號。應該可以光大老三你和興武院未竟之功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