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7章 逆子接班人

大明崇禎三十九年三月,開平城。

這座位於金蓮川草原的元朝故都,現在是朱慈烺的嫡長子,大明朝的皇太孫兼燕王的朱和壕的居城,同時也是威震塞上的軍事要塞。在崇禎征討四方,以求平定內外蒙古和關東女真叛亂的時代,這裏就成為崇禎震懾草原,威脅女真側翼的一處要沖之地,而且還是他的蒙古寵妃巴特瑪·璪的萬戶斡爾朵的駐地。

而為了彰顯大明天朝的赫赫兵威,朱由檢還從國庫中拿出巨資,不斷增築開平城,直到將之擴建成為一座占地面積巨大,足以屯駐數萬大軍並囤積大量補給的大型棱堡。

在內外蒙古和關外女真相繼被平定後,隨著巴特瑪·璪的萬戶斡爾朵跟隨她的養子敦王朱慈燏西遷,以及燕王朱和壕所屬的軍戶陸續遷入。這裏就從一個蒙古斡爾朵的中央宮帳,變成了一個漢人藩王的王都所在。

沒錯,就是王都!

和大明其他藩王(不是藩國王)只有勛莊,沒有王都的情況不同,燕王朱和壕不僅有大量的勛莊和多達四萬戶的封戶,而且還擁有了這座屹立塞上的雄城開平,而且還堂而皇之的冠上了王都開平的名號。

此外,朱和壕還得到了總督燕寧一鎮軍民事務的大權,儼然成了一個治軍臨民的實封藩國之王。連大明開國之初的十三塞王,都沒有他現在的權勢。

不過話說回來,朱和壕可是大明的皇太孫,是未來大明至高無上的帝王,兩萬萬幾千萬子民的君父,上百萬明軍的統帥。這樣的人如果一直養在深宮裏面,靠著幾個所謂的飽學之儒,傳授一點儒家的大道理,最多再加一點父皇母後口耳相傳的帝王之術,是根本無法掌控和治理大明這麽個超級大帝國的。

他必須要系統的學習軍事和民政,同時還要得到實踐的機會——治國帶兵當皇帝這種事情怎麽可以不下基層,不進行實踐,只靠別人教一點理論知識就直接上馬就幹?

在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奧斯曼帝國盡出英主明君,一代一代都是牛人,把國家的版圖擴張了不知多少倍!靠得就是讓蘇丹的兒子們先去當總督,在實踐中掌握治國打仗的本事,同時建立班底。而在老蘇丹死後,則讓兒子們“賽跑”,看誰先“跑”回首都伊斯坦布爾,誰就能當新蘇丹,誰要跑得慢了……呵呵,那可就多半活不成了!

所以蘇丹的兒子們不僅要努力學習治國帶兵的本領,還得努力鍛煉身體,以保證自己可以在老爹去世後沒日沒夜的往首都趕——如果慢了一步,還得趕緊逃命,這又是一場新的對體力和毅力的考驗。

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蘇丹,不僅知道怎麽治國打仗,而且還擁有強健的體魄,在登基之後足以用最充沛的精力去治理龐大的國家。

後來這個制度因為兄弟之間的廝殺太過殘酷而被廢止,改成了“圈養法”,圈養出來的蘇丹是什麽水準,看看奧斯曼帝國的衰弱歷史就知道了……

而朱由檢顯然也是吃夠了“圈養”的苦,他那麽聰明的一皇帝,上輩子居然幹了那麽多的糊塗事兒,歸根結底還不是因為根本就不懂嗎?你看這輩子他都懂了,不就英明神武了?

所以朱由檢現在又成了最懂教育孩子的萬歲爺了!

不僅教兒子,還會教孫子,不僅自己教,還辦了學校(少年侍衛團、侍衛團)進行標準化、系統化的教育,而且還為朱和壕安排了最會帶孩子的忠臣,就是現任的燕寧鎮總兵官、左都督、太子少保、定邊侯張獻忠!

張獻忠現在已經上了年紀,六十多歲的老忠臣了,頭發胡子都白了,但是精神依然矍鑠,騎在一匹大青馬上腰板依舊挺得筆直,遠遠一看,就知道是個身經百戰的老將軍。

張老將軍回頭看了一眼身後,身後是整整3600名胸甲騎兵——都是按照大汗朱慈烜的怯薛安答為模式練出來的。不過沒有怯薛安答那麽厲害,因為怯薛安答是3600個蒙古百戶中百戶挑一出來的精銳!而這3600胸甲騎兵則是從燕王府所管轄的4萬軍戶中選拔出來的,差不多十戶出一丁,質量當然不能和百戶出一丁的怯薛安答相比。但是也不算差,因為崇禎劃給朱和壕的40個千戶都是老千戶,是崇禎十幾年的時候就在金蓮川草原和千裏松林以西安家落戶,且耕且牧的千戶。從他們當中選出的3600胸甲騎兵當然不會太弱。

另外,崇禎發給朱和壕的輔臣也都是狠角色,除了張獻忠之外,還有張可望、劉文秀、艾能奇、李定國。這四位都是少年侍衛團、侍衛團出身的職業軍人,最會帶兵了。而朱和壕本人,也是少年侍衛團、侍衛團的出身,也是相當出色的職業軍人!

在他們這些人的嚴格訓練之下,燕王府的護衛騎兵當然被調教成了第一流的勁旅,這些年還跟著朱和壕東征西討,不僅打給附近的燕山賊,還在貝加爾湖附近和羅刹國的哥薩克騎兵較量過好幾回,而且每次都打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