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5章 天可汗破陣,皇阿瑪挨打!

崇禎十五年六月二十六日,日近正午。

在蓋州清河口以南寬闊的原野上,兵甲蔽野,旗幟遮天。五個明軍步兵團下轄的20個千人營,組成了前後兩列大橫隊,向著清河河口的清軍大陣,緩緩而行。

所謂的大橫隊,其實是由幾個或者更多的千人方陣營拼成的。通常的組合是前後擺兩列,兩列之間還要留下足夠寬敞的同道,以便讓前後兩列大橫隊中的千人方陣營可以相互替換。這樣就能讓各個方陣營的官兵們可以輪流休息、輪流作戰。

另外,由於組成大橫隊的千人方陣的攻防能力都相當不錯。所以這種千人方陣也可以離開大隊單獨在戰場上移動。

如果掩護方陣的騎兵比較得利,這些方陣營甚至可以組成縱隊進行快速移動——縱隊移動起來很方便,一個跟著一個就行了。如果步兵的體力足夠,或者他們的負重很輕,甚至可以跑步行動!

和這種小方陣拼成大橫隊的隊形相比,清軍現在擺出的空心大陣就是個很難挪動的陣形。

空心大陣有四條邊兒,裏面還一大堆雜七雜八的部隊,要挪動就得配合好了一起動。必須有極高的訓練水平才能井然有序的移動,要不然一動就散,散了就完。

所以在野外戰場上,沒有騎兵掩護的步兵,真的是很難進行機動的。

而機動性,就是戰鬥力啊!

別以為只有騎兵才講究機動性,步兵只管列陣不動就行了……實際上,步兵的機動性和騎兵同樣重要,因為不能機動的步兵很容易被敵人的騎兵活活困死、餓死、渴死……

另外,在雙方列陣交戰的時候,步兵的機動性一樣很重要。

因為騎兵在攻擊步兵大陣的時候,往往會用車輪戰攻擊一點。攻擊一方一波一波連著打,不讓挨打的步兵休息,也不讓敵人的其他步兵隊頂上來輪換,直到將這些步兵累垮,再一舉將之擊潰。

所以在重甲步騎兵橫行戰場的時代,重甲騎兵的車輪攻擊,十之八九是可以擊垮列隊而戰的重甲步兵!

因為重甲步兵真的是個體力活,後世玩過全甲格鬥的壯漢都知道,一次全甲戰鬥也就打個幾分鐘,一天也就打個一二十場,再多他們就受不了啦!

而且那些玩全甲都是彪形大漢啊!上大街上隨便拉幾個人過來,穿上幾十斤的甲,別說打人了,連走路都喘啊!

實際上,全甲步兵才是冷兵器時代最辛苦的兵種,比披甲的重騎苦多了。因為重騎兵可以人借馬力,而且騎兵沖陣都是一波而決,對耐力的要求並不特別高。

那種騎在馬背上耍關刀的故事,都是假的,沒人有那力氣。

而重甲步兵沒有辦法取巧,就得實打實的拼力氣、比耐力。力氣用盡,性命也就交待了。而一個人的力氣再大,耐力再好,也沒辦法應付一波一波的車輪戰。

所以重甲騎兵對上重甲步兵,贏面其實是很大的。

至於滿洲那幫巴圖魯玩的下馬重甲步兵,則是冷兵器時代的巔峰了,比騎射和沖陣高端多了——騎射被後世吹得很厲害,其實在馬背上拉不了太長太硬的弓,所以射出的箭鏃威力不大,而且在顛簸的馬背上射箭準頭也差。而且騎兵目標多大啊,敵人可以射人射馬!

而重騎沖陣往往是在敵陣散亂之後才發起的致命一擊。如果敵陣堅而不亂,沖擊往往不能奏效。

而且要抵擋重騎沖擊也不需要全甲步兵,只有能舉著長槍列出個方陣,面對騎兵沖擊的氣勢不崩潰,一般都能擋住重騎兵的幾輪沖擊……

而披重甲騎馬接近敵陣,然後再下馬射箭,最後抵近肉搏,以擾亂敵陣,好讓其他騎兵發起沖擊的戰法,才是冷兵器時代最難對付的。

能夠使用這種戰法的壯士,基本上就是冷兵器時代的兵王了!

不過這些滿洲兵王和其他滿洲、蒙古的騎兵一樣,現在都被朱由檢的“洋馬兵”、“草馬兵”和“斑鳩銃兵”克制的死死的,幹脆縮回自家的空心方陣不出來了。

清國的騎兵都當了縮頭烏龜,那麽清河口戰場上的主動權,就去完全操於朱由檢之手了。

就看見二十個方陣營組成兩列大橫隊,在兩翼一共萬余騎兵的掩護下,緩緩逼近,一直到了距離清軍大陣3裏開外,才停止前進。

而在明軍的大隊停止前進之後,原本跟在兩列大橫隊後面的12個炮兵連(分別屬於四個野戰炮兵營)並沒有停止前進,而是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向明軍的右翼運動,一部分則向明軍的左翼運動。

這12個炮兵連中的9個,都是輕炮連,一個連都配備6門3斤炮。而余下的3個連,則分別裝備6斤炮、12斤炮和24黑鍋炮,數量也都是一連6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