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6章 福晉的決斷

朱由檢已經到了大青山腳下。這回他是從山西過來的,而不是出榆林,走東套草原,再渡黃河抵達東勝衛故地。

之所以這麽走,是因為陜西的旱情太嚴重,走陜北進軍,沿途的供應很成問題。而且榆林邊墻外的形勢也很混亂,正處於權力真空狀態之中。許多出自土默特部和鄂爾多斯部的小部落在那裏你爭我奪,誰也不服誰。朱由檢如果想平定東套草原,現在倒是個不錯的機會。但是打那裏進軍,就不大合適了……他這次出兵的規模說小也不小,正兵就有16000,如果再加上帳前騎士的隨從(騎士是輕重混合的騎兵,一個人要配兩三匹馬和一堆裝備,沒有隨從可不行)和配合步軍行動的民夫,總人數在20000以上。

那麽龐大的一支軍隊,要從千裏無人煙的東套草原(東套草原不是沒有人,還是那裏的蒙古人會躲著朱由檢走)上通過,吃飯就是個大問題了。

所以朱由檢幹脆舍近求遠,走山西繞過去,花了40天走了2000裏路,在崇禎三年的五月初五抵達了距離歸化城不到150裏的蠻汗山下,並且在岱根塔拉行宮設營。

岱根塔拉一帶落入朱由檢手中差不多有兩年了,不過他並沒有讓大明朝廷派出流官去接管該地,而是讓兀良哈大公主管轄的兀良哈萬戶斡爾朵接管了岱根塔拉和東面的集寧海子。並且從“太液池壞人”(就是魏忠賢的那些虎彪狗孩兒和孫子)派出幾個表現良好,可以改造的壞蛋,去幫兀良哈大公主經營岱根塔拉和集寧海子。

這些被魏忠賢看中的壞蛋多少還是有一點能力的,雖然接管了岱根塔拉和集寧海子的時間並不長,卻也經營出了一些模樣。

首先是完成了兩塊地盤的劃界和齊名編戶,其中岱根塔拉行宮下屬的農戶(主要是漢人,也有一些漢化的蒙古人)有近4000戶,集寧城下轄的農戶則有3000余戶。兩處相加,總共有7000余戶。

在摸清了戶口情況之後,岱根塔拉行宮和集寧城轄區內的農田也被很快查清,7000余戶一共耕種著20余萬畝土地,大部分都集中在岱根塔拉和集寧海子周圍以及宣府長城西面的東陽河兩岸。

現在集寧海子和東陽河兩岸的情況,朱由檢不得而知,不過岱根塔拉行宮周圍的情況看上去還不錯……岱根塔拉並沒有幹涸,周圍的蓧麥田也郁郁蔥蔥的,看來崇禎三年的兀良哈萬戶斡爾朵還是能收到萬把石籽粒糧的——不交是不行的,兀良哈萬戶斡爾朵的地盤上可沒什麽優免的規矩……這裏都沒科舉,當然也不會有士大夫了,更沒有什麽王莊勛田,當然是種田交糧了。

而且交多少糧也有統一的標準,一畝納糧一鬥,沒有任何額外的加收加派,也沒有什麽折色,納糧即可。也不需要民戶送到很遠的地方,直接送去岱根塔拉行宮和集寧城即可。

除了讓民戶交糧食,岱根塔拉行宮和集寧城管轄下的7000余戶還得一體當差!

徭役是不可能免除的,也沒有免役錢——岱根塔拉行宮和集寧城管轄下的民戶很少,總共只有7000余戶,如果允許免役,那麽岱根塔拉行宮和集寧城的大工就沒法辦了。

集寧城建得怎麽樣,朱由檢沒有眼見,但是岱根塔拉行宮的工程的確進展不錯。行宮是在順義王府(就是土默特部的首領)的一處別院基礎上修建的。這處別院位於岱根塔拉北面,位於岱根塔拉和蠻漢山之間。負責經營行宮的崔應元就巧妙的運用了這處地勢,在岱根塔拉和蠻漢山之間修建了兩道版築夯土的土墻,又挖掘了壕溝,將行宮和外界的交通隔絕——只要岱根塔拉不冰封,兀良哈萬戶斡爾朵就能用很少的兵力守住行宮。

而岱根塔拉一旦冰封,周圍的山路也會被大雪封住,難以通行。

所以這處行宮,就成了朱由檢在歸化城眼皮底下的據點。在朱由檢的大軍抵達之前,兀良哈大公主就下了命令,向岱根塔拉行宮下面的屬民征購糧食和草料,一共征購了將近兩萬石蓧麥和十萬束幹草,將岱根塔拉行宮的庫房堆得滿滿當當的,就等著朱由檢的大軍抵達。

連續行軍40天而來的軍隊,哪怕是精銳之兵,也非常疲憊了。所以朱由檢才沒有選擇一口氣開進歸化,而是一頭紮進了岱根塔拉行宮,開始了為期七天的休整。

根據朱由檢的計劃,他得把自己的軍隊調整到最佳狀態後,才拉著去歸化城照顧林丹巴圖爾的妻兒……以免人家看見朱由檢的軍隊人困馬乏,起了輕視之心,不願意接受照顧了。

不過事情的發展卻有點出乎他的預料,就在他抵達岱根塔拉行宮第二天下午,一支數千騎的騎兵大隊,就隆隆的開到了岱根塔拉行宮的西城墻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