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7章 張獻忠,你還造反嗎?(第2/2頁)

而九邊軍戶的苦,實際上是九大攘夷塞王被圈養和明朝不斷縮邊的必然結果——沒有塞王庇護,九邊軍戶當然就沒有話語權了。而沒有話語權的九邊軍戶當然也不可能在舉國之力的支持下拓邊,不斷收縮邊防也就成了明朝的國策。而縮邊的結果,又讓軍戶們失去了通過戰爭獲得土地的機會。蛋糕不能做大,當然就只能在分配上做文章了……軍衛上層侵吞軍屯,壓迫中下層軍戶,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外,明朝的縮邊政策並沒有真正減輕邊防的壓力。因為明朝越退縮,敵人就越囂張,需要設防的地方也就越多。所以九邊很快就變成了十三鎮,最多的時候甚至出現了十六鎮。

那麽多的軍鎮沒有足夠的土地可以屯田,就得依靠民運糧、民運糧折銀去養活。

對於交通便利的東部邊鎮,運糧運銀還不算什麽大問題。

可是對於交通不便,只能一省養五鎮的陜西而言,那就非常苦了。陜西苦,五鎮更苦。陜民苦,五鎮軍戶更苦!

苦的沒了出路,當然就只能盼著天傾地陷,鬧一把大的了。

而榆林鎮柳樹澗堡這一帶鄉間的龍頭老大,名叫張獻忠的漢子和他的一般小弟兄,就是在日日夜夜的盼天傾。

對,就是那個大西老萬歲張獻忠!他的人生經歷可比同時期的李自成精彩。他本就是榆林軍戶,世代從軍,打小習武,練了一身本事。少年時期還讀過書,只是沒有考功名的本事。後來又是投軍,又是去延安府當捕快,又被革職再去從軍。後又因為煽動兵變差點被斬首!但是因為長得非常威武,被榆林鎮的參將陳洪範所救,撿了條命回家。

這種經歷的人回家以後怎麽可能好好種地?所以就領了一幫同鄉的少年,當了個橫行鄉裏的惡霸。同時也在等待時機,好大幹一場。

不過榆林這裏畢竟是軍鎮,和隔壁延安府、慶陽府不一樣,明朝在這裏還是有不少武力的。

如果延安府、慶陽府那邊鬧得不歡,榆林的軍隊沒有開出去平亂,張獻忠敢跳出來造反就是送人頭了。

所以三十六路好漢會府谷的時候,就少了他一個。

但是他還是派了個小弟,名叫孫可旺的去府谷那邊看風向,如果真的可為,那就要擼起袖子大幹一場了。

可是今兒才回來的孫可旺,卻給張獻忠帶來了一個非常可怕的消息。

聽完了孫可旺添油加醋的一番述說,張獻忠的一張黃面孔已經擰成了一團,“他娘的,這個大明小昏君著實厲害,看著比額老張還能打……這個反還怎麽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