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章 好狠的知縣

“聽馬縣尊的話,一定是有了破敵良策了吧?”丁玉英又問。

馬萬春搖搖頭道:“談不上什麽良策,大風堡乃是山險之地,昔日我家統禦石柱宣慰司時,那裏就有山賊盤踞,剿了多年都沒有平定。後來大風堡山賊入夥流寇,大風堡險要之地也就被流寇占有,不斷增築擴建,成了現在這等規模。如今數千流寇盤踞其間,想要剿滅恐怕得耗費數年之功,而且還得經營石柱得法,方可奏效。”

“剿匪和經營石柱有什麽關系?”丁玉英接著打聽。

馬萬春道:“昔日我石柱宣慰司兵強馬壯,可以出兵遠征,為國殺敵,卻平不了近在咫尺的山賊,這是為什麽呢?”

為什麽呀?

朱和幸和丁玉英都來了興趣,看著馬萬春。

馬萬春自問自答道:“昔日大風堡的山賊難平,就是因為石柱乃苦窮之地,總有一些饑寒交迫之民走投無路,所以不斷有活不下去的百姓上山從賊,大風堡也就久攻難破了。即便一時被襲破,不久之後還是會有人上山為寇的。”

丁玉英嘆了口氣:“沒想到石柱有那麽多忠義之士,卻是一個民難聊生的苦窮之地,真是難為宣慰司上下官員了。”

朱和幸卻道:“不是苦窮之地,又哪裏來的白杆精銳?自古都是窮鄉僻壤出精兵啊!我帶來的那些近衛軍兵士,不都是用九邊苦寒之地的少年養育而成的?”

朱和幸雖然不知道怎麽治理一縣一府,更不知道怎麽當個明君,但是他的軍事素質還是可以的。他在陸軍講武堂裏的軍事類課程的考試成績也說明了這一點!

所以他的這番話雖然說的不好聽,但也是事實。當年秦良玉能不斷從石柱出兵,也是因為石柱百姓窮苦,人多地少,交通閉塞,也沒法子發展工商業,太多的青壯沒有出路,這才願意從軍打仗,拿命換錢。

現在的大明陸軍也是盡可能從窮鄉僻壤征兵,同時以應天的軍事貴族子弟為職業軍官的主要來源,以近衛軍的功勛士兵為職業軍官的次要來源(近衛軍士兵出身的軍官不能擔任近衛軍的軍官),而近衛軍的少年兵則都來自苦瘠之地。

朱和幸這個太子爺固然沒有去體察過民情,但是他在部隊裏實習過,和許多來自苦瘠之地的兵士都有過接觸。

朱和幸接著又道:“不過現在大風堡上的山賊都是陜人軍戶,過去沒少欺壓石柱的川人農戶,石柱的川人應該不會上山去投靠他們吧?”

馬萬春點點頭道:“暫時當然不會了,不過咱們如果不能把石柱的川人農戶牢牢掌控起來,給他們活路出路,將來會不會有混不下去的農民上山為寇,也就不大好說了。”

朱和幸問:“那咱們又要如何把石柱的川人農戶牢牢掌握起來?”

馬萬春伸出兩根手指,道:“當下還算有用的就是三個法子,首先是開科取士,將石柱的有用之士先挑選出來,為我所有。

其次是清戶均田,必須把所有的人戶土地都查清楚,然後根據土地的肥瘦好壞,均平分配……要讓石柱百姓安居樂業咱們是做不到的,但是要讓石柱百姓人人有口吃的,還得能辦得到的。

再次當然是征召鄉勇了!有了可用之士,又給百姓們均了土地,接下去當然得讓他們出力剿賊了!”

“讓鄉勇剿賊?”朱和幸皺眉道,“鄉勇能打得過山上的流寇軍戶?”

“當然打不過了!”馬萬春搖搖頭,“鄉勇再勇,也是不習兵事的農夫。流寇的軍戶哪怕是婦孺,也都長期習練武藝。靠鄉勇剿流寇的軍戶,一定會損失慘重。但是咱們還是得用鄉勇!”

“為何?”朱和幸不明白。

在他看來,剿滅大風堡的流寇軍戶還是得靠正規軍!兵不夠就再調……要圍剿山上的賊寇,至少得幾倍於敵的兵力,調一個師過來應該可以得手。而用鄉勇剿賊,根本就是在送人頭。即便能打死幾個賊,自己的傷亡沒準大幾倍!

馬萬春解釋道:“用鄉勇有三個好處,一是可以持久!剿山賊的關鍵不是勇猛,而是持久。而且四川的山大,哪怕調來一萬精兵,四面圍攻,也會有極大的空隙讓流寇脫逃。極有可能殺滅了老弱,走脫了精壯。

而且一萬精兵的消耗可不是小數,石柱交通不便,本身又是窮山惡水,長期供養一萬外來的大軍是很困難的。如果客軍供應不足,難免就要擾民,軍民矛盾一起,山上的賊寇就有機可乘了!

二是可以讓石柱百姓和山上的賊寇成水火之勢,鄉勇剿賊,無論哪方面死了人,都會將對方視為仇寇……這可是殺父殺兄殺子之恨啊,此恨不共戴天!如果百姓和賊寇有了不共戴天之仇,賊寇就會變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就不敢小股下山,而大股下山,又容易被咱們的精兵攻打。若是一直不下山,他們又能維持多久?